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校友 > 正文

天大机械校友林铁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表彰

      2023-12-15       

本站讯(通讯员 徐五浩 李婧 王欣)近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以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经综合评审、统筹考虑,确定丁文红等83名个人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表彰对象、5G标准与产业创新团队等50个团队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对象。其中,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94级校友林铁坚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表彰。

图片1.png

林铁坚,男,浙江省象山县人。本、硕、博均就读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任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院长。从2005年进入玉柴至今,林铁坚一直坚持着技术领先的宗旨,不断挑战自我,为提升发动机性能和推动我国内燃机技术进步的目标而不懈奋斗。2022年5月,参与研究的《车用气体机燃烧与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林铁坚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等荣誉。

兴学强国时刻践行天大品格

“兴学强国”是天大人的使命。1994年,当时我国内燃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怀着对内燃机和汽车的热爱,林铁坚毅然选择了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开始了他长达11年的天大求学生涯。1998年,林铁坚完成了自己大学四年的本科生涯,进入苏万华院士的实验室继续攻读研究生。2000年,凭借个人努力和过硬实力,林铁坚直博成功,并顺利毕业。毕业后,凭着振兴我国内燃机产业的一腔热情,前往玉柴将自己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天大品格。2018年,作为天津大学杰出校友代表,受邀在毕业典礼上致辞,寄语毕业生涵养“五颗真心”,即永保创新探索之心、保持专注之心、保持不断学习之心、保持协同合作之心、保持实事求是初心。他鼓励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弟学妹们:你们的人生事业即将扬帆起航,会是诗情画意的坦途,也会面临挫折与逆境,无论面对何种境遇,请涵养这五颗心,你们的所有付出,都将得到回报。林铁坚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

扎根基层发扬求真务实作风

2005年刚到玉柴,林铁坚没有搬去工程研究院技术人员办公室——育才园,而是选择了扎根研发一线,从普通技术员做起。在试验中心,沉下心来向试验工学习,钻台架,做试验,验证自己在学校所学的性能开发知识。

当被问到为什么一个博士后会愿意去做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林铁坚笑着说:“不管你是多高的学历,从基层干起都是必经的过程。不从基层做起,就不了解企业基层的运作方式,未来就不可能管理好企业的运作,做不了领路人。”

为什么一个天大博士后会愿意来到广西玉林,而不是前往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林铁坚说:“我从一名普通的研发工程师成长为研发团队带头人,这种存在感和价值感,可能是北上广给不了的。”

凭借着扎实的内燃机燃烧理论知识,林铁坚很快就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张“成绩单”。在4F和6J两个共轨国三机型的燃烧开发工作中,林铁坚负责全程跟踪这两个系列机型的燃烧系统匹配定型。在排放标定的最关键时期,面对共轨系统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数据,林铁坚就自己摸索排放测试现场的标定规律,积累数据、总结经验。经过艰辛的努力,4F和6J这两个机型都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初步定型燃油系统参数,并达标国三排放法规。

5.jpg

矢志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林铁坚带领研发团队于2022年6月30日推出了YCK16H重型缸内直喷燃氢发动机,使其成为国内氢能领域唯一产品覆盖轻型及重型氢内燃机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的专业动力系统供应商,标志着玉柴集团在零碳能源动力系统赛道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YCK16H改换多种替代燃料,相比较氢气,氨燃料和甲醇制备成本更低、更易于储存,对环境影响小,应用十分广泛。采用了自主开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和高效空气管理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燃料调整喷射燃料压力和进气量,高效发挥不同燃料的作用;应用高可靠性燃料喷射系统技术、电驱式闭式再循环技术、先进废气再循环技术,创新地解决了氨内燃机着火困难、燃烧不稳定等问题的发生……玉柴成功点火燃氢发动机YCK05H,带动中国内燃机行业进入了零碳能源动力系统赛道,也拉开了我国商用车用燃氢发动机研发的大幕。

6.jpg

此外,在玉柴的15年间,他还主导负责推出了我国首台满足国V、国VI排放法规的发动机,以引路人的身份带领我国实现柴油发动机的标准的实施落地。

林铁坚总在说:“大家能够安下心来把现在能做的事都做好,那么很多机会就会来了。”未来他将与玉柴一起将继续以他的坚持和执着,深耕燃氢发动机以及柴油机领域,带领团队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助力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的顺利实现。

(编辑 刘延俊 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