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胡宏远)近年来,随着校际交流和联合项目的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动学生群体,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2017年,环境学院党委根据“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理念,积极探索在流动学生群体中建立临时党支部,以党支部为抓手加强流动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9月,由天津大学牵头,西藏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参加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西藏环境水化学调查及饮用水安全评价技术研究,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开展了为期十九天的水环境质量调查。调查组由三所大学的两名教师、六名学生组成,其中党员五人。在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洪波的指导下,调查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西藏大学黄香老师任支部书记。在调查过程中,党支部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师生们在青藏高原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更为深刻地理解了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以及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同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师生们克服了高原缺氧、道路艰险和长途跋涉等重重困难,一路翻雪山、过草地,近乎真实地体验了一次“长征”,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雅鲁藏布江边采样
作为项目的延伸,天大与西藏大学签署了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首批联合培养学生十二人,其中党员五人。9月底,这批同学抵达天津,将在天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环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这批学生的培养,安排青年教师童银栋做班主任,负责日常的管理和培养。同时,借鉴水质调查组的成功经验在班里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推选尼霞次仁担任支部书记,党务工作由学院党委统筹管理。10月24日,党支部组织召开了第一次支部活动,邀请党委书记刘洪波作学习十九大精神的辅导报告,师生们就十九大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结合在西藏的所见、所感、所闻,同学们深切体会到过去五年中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和新征程非常振奋人心。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支部学习,也是一次对藏族同学的国情教育。

临时党支部学习十九大精神
对于流动学生群体,临时党支部是一个有效的抓手,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而且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临时党支部还能够促进群体中来自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成效。
(编辑 刘晓艳 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