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赵乾琨 谢舒)2020年6月6日下午,建筑学院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举行揭牌仪式,学院党委书记宋昆、学工部副部长李静松、后保部党委副书记韩婧极、建筑学院副院长冯刚、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鑫、风景园林系专业教师胡一可、赵迪出席此次活动,活动由建筑学院辅导员赵乾琨主持。

建筑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位于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西门附院(原水利馆院)的西南角,占地面积约100平米,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进行劳动体验,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优势。早在5月份,建筑学院的师生就在这块地上进行农作物种植,收获了萝卜、茴香、豆角、辣椒等劳动果实。今天,部分教师以及天津市内的学生代表再次来到劳动实践基地,共同为基地清理杂草,栽种菜苗,开展劳动实践,并为实践基地揭牌。







活动开始,后保部吴晓刚老师为在场的师生讲解栽种秧苗的方法和步骤,并且演示了铁锹、锄头、修枝剪等工具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随后,师生一同进入基地中进行劳动,各自分工,浇水、挖坑、除草、拢地,充分感受着劳动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参与此次活动的2018级本科生郑祺说:“特别开心参加这次活动,这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拿着锄头在田地里干活,是一次特别好的体验。通过这次劳动实践,我更能够感受到农民田间劳作的艰辛,更懂得要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此外,作为一名班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我们的班级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和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里开展班级建设,进一步凝聚集体。”


风景园林系赵迪老师和胡一可老师分别从专业教学和景观设计的角度分享了劳动教育对大学生重要意义。赵迪说:“同学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学习园林设计,就要充分感受环境,融入环境,而不能纸上谈兵。之前我们做过付家村改造的项目,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今天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可以给同学们更多发挥和尝试的空间,对同学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胡一可说:“对于水利馆的景观规划已经开始一部分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设计和优化人居环境,这就是一种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劳动形式,同学们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更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静松老师对此次活动表示肯定,他说:“自天津大学提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建筑学院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3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学校也一直在尝试修订关于天津大学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主要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三个方面,着力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崇高的道理。”

宋昆老师对学工部、后保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提出希望,他说:“我们的专业学习是与动手实践分不开的,下工地、看场地是我们工作过程中特别常见的情况,因此,劳动实践对每一个同学来讲都特别重要。大家要学会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以后大家进入工作岗位,每天除了工作和休息的剩余时间,需要用我们的兴趣和爱好来填补,往往这些时间,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那么,学院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就是给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随后,现场师生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建筑学院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立德树人作为学院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下,建筑学院将继续开拓进取,先试先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的指示精神,做细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编辑 焦德芳 陈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