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王红玉)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做优做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全链条全方位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7月4日上午,天津大学召开专业高质量建设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讨会。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新宾作重要指示。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栗大超,发展规划处处长杜青,教育质量管理处处长齐崴,教务处副处长、新工科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教材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主任夏淑倩,研究生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博,以及部分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世斌主持。

马新宾指出,本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结构和质量的优化提升是增强高等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校秉承“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综合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先后设置了智能医学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一批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所急需的专业,这充分表明了我校专业建设在服务国家及区域建设发展方面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同时,他对于专业高质量建设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要适应社会时代需求。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优化培养、提高能力,建优建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二是要加大学科交叉力度。拓展传统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在前瞻性、战略性研究领域强化专业类间、类内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培养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三是要强化基础学科建设。突破常规、创新模式,以大师为引领,以机制、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坚持长期支持、观测、评价体系,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大力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夏淑倩汇报了天津大学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情况。近年来,我校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动计划”,夯实专业、课程、基地、教材等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新基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未来,我校专业将继续在以“天津大学领航计划(TJU i-LEAD PLAN)”为核心内容的培养方案的引领下,不断深化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强基计划与拔尖计划建设,加快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杜青解读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文件内容与工作要求。他指出,学校应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才培养,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和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与会人员围绕《天津大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419计划)”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充分交流,同时围绕现有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与建设瓶颈、如何通过专业动态调整与优化建成更加完备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推动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未来,我校将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要求,持续做好54个国家级、15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同时,严格落实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协同相关部处布局学科交叉、新兴领域专业建设,扎实推进传统专业升级改造,瞄准国家战略需求,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编辑 张华 梅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