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胡宏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11月22至23日环境学院举办了大学生思政工作专题学术研讨会。天津大学副校级领导、仁爱学院党委书记谭欣,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春有,党建督导员乔建生,党委学工部部长王寒以及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精仪学院、经管学部、环境学院的领导老师2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外,会议还邀请到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万希平、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南大学党委学工部、研工部及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等6位老师参会。

11月22日,会议由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冬主持。马春有代表天津大学党委致辞。他介绍了研讨会举办的背景和天津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色工作,希望通过此次交流研讨能够为推进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开拓新思路。与会的五名代表分别从思政课教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基层党建促进学生思政工作、研究生组织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和学院思政工作模式等不同角度做了大会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柳洲介绍了对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进行的理论研究,以及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思考;王寒从人才培养体系、课外教育改革、学生成长辅导体系、书院制和导师制等四个方面对天津大学学生思政工作情况作了总体介绍;谭欣作了题为“夯实基层党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报告,并介绍了仁爱学院“三联三进一交友”和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特色活动;尹晓东介绍了西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状况,并就如何发挥研究生组织作用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经验分享;杨冬以环境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为基础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以及思政工作的挑战,探讨了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

11月23日,全体与会成员围绕本次会议主题——探索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规律、创新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和成功经验,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认为,做好全员育人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三全育人”要求的关键。其中,如何发挥好专业教师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是重中之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施行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建立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心等是促进专业教师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评价体系建立、专业教师思政培训和思政工作规律研究等工作上有待进一步探索。万希平作了题为“应对意识形态新挑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大会报告。她阐释了意识形态概念的由来、发展和内涵,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分析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本质定位,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个体、学校、党校、社会和国家各个层面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除了与会代表,环境学院师生党员代表80余人聆听了报告,并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万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两天的会议研讨交流,与会代表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及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达成了一定共识,必将进一步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编辑 刘晓艳 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