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通讯员 单亦鹏)10月19日下午,精仪学院在17楼207会议室举办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研讨会。精仪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宇,精密仪器工程系副教授吴森,生物医学与科学仪器系教师时尧,院团委副书记郑喆,2015级本科生辅导员、院学生科技协会指导教师单亦鹏,各学生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与院学生科技协会主席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各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围绕着实验室创建背景、课题方向、所取得的成绩、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五个方面,将实验室近几年的发展情况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汇报与交流。2012年4月,精仪学院成立学校第一家企业出资、校企共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九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014年5月,依托于国家试点学院改革成立精仪学院I2I(Idea to Innovation)学习实验中心努力构建和打通学院现有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自主科研体系,通过举办或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竞赛,在学生中营造了广泛关注科技活动、主动参与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2015年9月,为应对双校区运行模式,在北洋园校区成立I2I Plus创新实验室。实验中心现下设九安、海克斯康、松正、创想、中航工业、OES共计6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三年多来,已获得本科生自主科研经费近三百万元,培养本科生四百余名。2016年,学院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奖100项,其中国家级以上获奖49项,学院学生连续三年受邀赴美国拉斯维加斯参加CES展会。

张宇代表学院聘请吴森、时尧为精仪学院I2I学习实验中心指导教师。吴森表示很荣幸能担任指导教师,今后会在更深入了解实验中心的基础上,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课外科技实践资源,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时尧结合自己学生期间丰富的竞赛经验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学生科技协会与学生创新实验室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转变自身的工作思路,两者应深度融合,让精仪的学子充分的享受学院的平台和资源。
张宇代表学院向两位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和课外科技竞赛指导表示感谢。他向大家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希望各学生创新实验室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方向。在坚持校企共建、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在联系企业、实践选题、学生纳新、日常管理和系统培训等方面争取有所建树;二是希望各学生创新实验室能够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和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和交流。依托I2I学习实验中心的平台建设和院学生科技协会的学生管理,定期组织不同创新实验室之间和新老校区学生间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三是希望注重积累和传承。院学生科技协会应充分融入到学生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中,定期做到在每年获得国家级课外科技竞赛奖项的作品中进行收集和传承,不断优化完善构建学院各学科的品牌课外科技竞赛集群,充分依托学院各专业教师的资源,将学院“无科技,不精仪”的精神传承下去。据悉,学院今后将致力于打造基础训练—能力培养—产学结合的三段式培养模式,计划推出“I2I英才培育工程”,依靠专业教师、全员导师、班主任等资源,鼓励低年级本科生提早进入项目,变课外科技活动“要我做”到“我要做”;打造符合学科和专业定位特色的高水平课外科技竞赛集群,成立以竞赛为单位的多个教师指导团。
(编辑 靳莹 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