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活动 > 正文

他的生命长度是永恒——天津大学召开纪念王守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2017-04-20       

天津大学召开纪念王守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王守融,一位离世已51年的学者,至今还总是被提起、被怀念,心怀虔诚与敬重。

  2017年4月20日,王守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天津大学举行。

  百年前的今日,是他的生日。他离世时,也不过只有49岁。

  他是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他生前只培养了6名研究生,他们大多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和工程师,其中不乏院士。“桃李满天下”这个为师者的最高荣誉,他当得起。

  他出身显赫世家,然而他身后没有留下丰厚的物质遗产,也还没来及“著作等身”。然而,他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诸多个第一: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精密仪器专业,组织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套精密仪器教育工程方面的教材,主持研究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计算尺刻度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精密仪器实验室,组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精密仪器研究所,他本人也当选为国家第一批研究生导师。

  在女儿王愉的记忆中,父亲的低调甚至让她根本就不晓得父亲的成就。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王愉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当年的教导:无论是学习和工作,都要兢兢业业,都要以诚待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是王守融生前所带6名研究生之一。谈到导师王守融,叶声华脱口而出四个字“终身受益”。如今已经80多岁的叶声华说,导师当年对他的要求,他遵循了一辈子。“你搞科研,要实事求是,要对国家有用,要水平高。”叶声华记得刚入门时,导师对自己科研的要求。“还有,王先生指导我们做科研,总是希望我们不止于理论研究,而是要实实在在做出国家需要的实物来。要瞄准国家的目标,要对国家有用。”叶声华说,导师的这种思想,指导了他一生的科研道路,如今他又传承给了自己的学生。

  叶声华还谈到了一个细节用以说明王先生之心细如丝:“有一次他带我到实验室去,让我注意每种仪器的颜色。他用颜色为仪器区分精密度,提示大家注意。”

  在已经85岁的退休教授张以谟印象中,在王守融创办的精仪专业学习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因为他会给学生准备最好的实验室,最好的实习条件,聘请最优秀的教师,因为他认为这样才能培养出最好的学生。“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实验室有台坐标镗床,全国高校只有天大有。王先生是工科办学的专家。”

  在张国雄教授记忆中,出生工程师的先生非常重视对青年人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实验和计算;先生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经常给年轻教师讲工程数学。

  曾给王守融做过科研助手的蒋诚志教授也记得,王守融指导年轻人做科研,要求大家不能停留在论文上,而应该利用知识为国家研制出需要的仪器来。他还记得,当时做光路设计,先生看到过程繁琐,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年轻人在赞叹的同时深感先生理论之扎实、涉猎之广泛。

学生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王守融先生的家人敬献书法作品“实事求是、爱国奉献”

  先生之风长存。出席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有:王守融先生的女儿王愉、侄子王义平,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天津大学宣传部部长贾启君,天津大学统战部副部长康丽琼,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大学主委何明霞。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学院师生代表也参加了今日的座谈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张国雄教授、张以谟教授、蒋诚志教授、徐可欣教授、曾周末教授以及原学院党委书记陈鹤鹏等。何明霞、刘铁根、邾继贵也在纪念会上做了发言。精仪学院党委书记王海龙主持纪念大会。

  雷鸣在纪念座谈会的致辞中谈到,深切缅怀先生就是要追思和学习他严谨治学、潜心钻研的学术风范,弘扬和传承他求实创新、勤勉敬业的优秀品质,进一步激励全校广大师生为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努力奋斗。尽管先生已经离开我们51年了,但现如今,他亲手建立的精密仪器专业正在迅猛发展,他为之奋斗的天津大学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他所追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也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王守融(1917年4月20日—1966年8月28日),男,江苏吴县人。精密机械及仪器学家和仪器仪表工程教育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工程教育和计量测试技术的开拓者,中国精密机械与仪器仪表学科的创建者,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

    本站记者刘晓艳 图片陈晓金

(编辑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