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唐星辰)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深入了解陕西省的基层工作现状及选调生职业发展历程,鼓励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就业,鼓励更多的天大学子服务于基层,天津大学学生公共治理研究会(以下简称“公研会”)选拔了十名天大优秀学生代表,由建工学院党委书记练继建带队,于11月13日至15日赴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和渭南市潼关县开展“榜样之路”第三期陕西站活动。看望在陕基层工作的何少华、张倩、曹真真、张军等选调生校友,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了解选调生工作生活具体情况。建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京霖,学工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张学同、李云彩陪同前往。


13日中午,公研会一行抵达宝鸡市岐山县。校友何少华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了岐山旅游开发特色项目。校友何少华介绍岐山县下一步将把“文化+生态”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旅游发展规划为引领,深层次、持续性、全方位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让旅游产业成为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支柱产业,从而带动、改善民生。


下午2时许,师生共同与组织部门同志以及校友代表何少华、张倩、曹真真开展交流座谈。岐山县挂职副县长何少华校友分享了自己从事选调生工作的心得感悟。他表示在近10个月的工作中,收获颇丰,感悟颇多,并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知足感恩,不忘初心;二是谦虚慎重,积少成多;三是勤跑基层,百炼成钢;四是敢干敢当,求真务实;五是洁身守道,严于律己。最后,何少华校友表示,作为天大人,将一生牢记天大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一生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勉励同学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始终坚持:在知足感恩中不忘初心,在谦虚谨慎中增长才干,在勤恳自律中百炼成钢。校友代表张倩、曹真真也依次发言,从组织对选调生的培养与关怀、从事选调生工作的感悟和对有志于参加基层工作的师弟师妹的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练继建书记对天大选调生校友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14日上午,练继建教授应邀为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百余名领导干部做了“水与经济生态格局”主题的前沿技术辅导报告。下午,“榜样之路”第三期实践队先后考察了潼河水域治理、中广核潼关风电以及部分重点县域旅游开发项目,进一步了解了潼关县的社情民生。
15日上午,“榜样之路”第三期实践队成员与潼关县挂职副县长张军校友及潼关县委组织部、教育局和扶贫办领导及定向选调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了潼关的经济发展情况、脱贫攻坚的成果和选调生培养政策等。张军校友介绍了自己工作一年的感悟与心得,他表示决心服务基层就要扎根基层,不要把基层作为跳板,要做到脚踏实地,怀揣初心,敢于担当,并对有志于服务基层的天大学子提出秉承家国情怀、戒骄戒躁及理性思考等三点希望。

接下来由潼关县各个部门代表介绍了潼关“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的方针、近年来脱贫工作取得的重大发展以及民生工作。潼关实施“五免政策”,城区公交免费、农村校车免费、农村电视免费、学校供暖免费和景区门票免费。为促进教育公平,潼关县从办学硬件到师资水平实现农村城镇统一设置,实现真正的教育均衡。


选调生代表曹丹丹告诉大家,应届毕业生从事选调生工作,或许阅历尚待提高,所以就要多学多看多思考,学会用基层群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解决基层中的问题。选调生代表孙永宁表示,身为选调生要有担当责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方得始终。
公研会骨干、博士生唐星辰代表“榜样之路”第三期实践队感谢潼关县各位领导对此次走访调研活动的支持,表达了自己将来有意报考选调生的意愿,并表示作为天大人,将一生怀揣家国情怀,秉承天大实事求是的校训,志愿在基层的热土上挥洒青春与汗水。
最后,张军校友引用天津大学钟登华校长的话,作为座谈会结语,“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希望大家将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融入血液,涵养家国情怀,坚守天大品格,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座谈会后,在张军校友带领下,“榜样之路”第三期实践队一行前往潼关县太要镇秦王寨社区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潼关县脱贫攻坚现状以及一线实际情况。秦王寨社区地处潼关县东南陕豫交界,距离县城23公里,由寺底村和窑上村组成,社区人口共计2800多人。到达秦王寨社区后,社区第一书记李迎军,党委书记车敏亮和居委会主任唐雪琴等干部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秦王寨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成果。


随后,在张军校友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通过走门串户的方式来到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接着,实践队实地了解了秦王寨社区的特色旅游项目,同时对潼关县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的工作有了进一步认知。窑上村和寺底村先后经过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整合原有村集体资源的基础上,建起了地方特色景区和完善的股份制运营体系,在集体占据多数股的基础上,引导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并安排他们在景区自主创业,在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盘活集体资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最后,实践队来到了日间照料中心,中心面向贫困户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通过政府、村委及个人等多方捐款运营,建有40余间标准间,拥有休息室、餐厅、洗浴室和卫生间等,采用“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养老新模式,为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并配有专门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现已有20多名老人入住日间照料中心这个大家庭。日间照料中心真正成了“贴心人”,不仅解决了老人基本的生活问题,还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通过三天的调研实践,“榜样之路”第三期实践队队员对陕西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政策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深深感受到陕西省求贤若渴的理念和诚意,希望更多的优秀学子向榜样看齐,找准人生目标,做好职业规划,献出天大力量。
据悉,天津大学不断加强就业价值观引导,鼓励毕业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迈好事业发展第一步。自2016年以来,已先后推动“青苗工程”“励行计划”“榜样之路”“榜样之声”等多个品牌项目建设。其中“榜样之路”系列活动,继赴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寻访基层选调生李戈、赴山西太原市寻访选调生校友之后,迄今已举办三期,旨在进一步做好天津大学对各省份的选调生培养与输送工作,健全完善在校生至选调生的选拔、培育机制,为有意赴基层就业的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并以此为纽带加强校地间科技和人才交流,全面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了解选调生工作生活情况,加强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编辑 焦德芳 董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