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郑文博)4月3日下午,我校时政大讲堂暨国际组织实习实训计划(第三期)第二讲:“联合国临时法庭对国际刑法的贡献”专题讲座在卫津路校区科学图书馆二层报告厅顺利举办。
主讲人刘大群法官,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院和卢旺达刑庭上诉庭法官,曾主审Naletilić和Martinović案等多起重大案件。曾任外交部条法司司长、中国驻牙买加大使,中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常驻代表,也曾经作为中国代表团首席谈判代表参加《罗马规约》的谈判。刘大群法官具有丰富的学术经历和深厚的国际法学底蕴,是国际仲裁法院和国际法学会的成员,在国际法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讲座开始,刘大群法官首先向同学们普及了有关国际法庭和国际法的基础知识,介绍建立国际法庭三种方式的异同和优劣。讲座中,刘大群结合自己任职19年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法庭——前南刑庭(ICTY)实际案例和法律适用,进一步介绍了战争法、性犯罪、危害人类罪、灭绝种族罪、国家元首豁免权和程序规范等概念在应用中的变化和现状,概括性的总结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院和卢旺达刑庭的发展历史、基本作用与意义,结合国内的案例进行对比,指出前南刑庭对国际刑法的重要贡献。
讲座现场,同学们就“常设法院的建立是否具有参考性”,“国际法的规范化能否依据大陆法系进行”,“依据原则判别武装冲突的性质是否可行”,“保护平民中对平民概念的界定”等问题与刘大群积极交流,刘大群指出,“在法律学习中,最为忌讳习惯性与矛盾性思维”,“法律的真正灵魂在于它的适用,而非固定的法律条文”。
据悉,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共有来自我校各学院、各年级对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感兴趣的200余名同学参会。为进一步拓宽同学们与国际组织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渠道,讲座现场,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肖述虎向刘大群颁发“天津大学学生国际组织实习实训导师”聘书,刘大群表示,未来还要常来天津大学开展交流。
国际组织在增进国际交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送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是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迫切要求。本次讲座是我校国际组织实习实训计划(第三期)第二讲,宋允孚、沙祖康、薛玉雪、王纪元等专家曾作为往期嘉宾来校交流。
(编辑 张华 李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