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活动 > 正文

走近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走近科学家”系列之二

      2019-04-17       

本站讯(通讯员 鲍琳 刘茜)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要求,天津大学附属小学充分依托天津大学优质资源,开展‘走近科学家’系列活动,活动负责教师鲍琳精心策划,于2019年4月12日邀请了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人工智能学院王征副教授走进附小素质拓展课堂,给附小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人工智能课,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神奇与魅力,感受到了科技给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王教授首先以几个简单有趣的小问题为切入点,一张张鲜活跳跃的图片、一段段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视频,瞬间激发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求知欲,他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人类是如何从自然世界走入智能时代的。

随后,王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果蝇的完整大脑成像图,清晰度达到了纳米级;学生们了解了著名的“图灵测试”;IBM研制的超级电脑“深蓝”在1997年标准比赛时限内以3.5比2.5的累计积分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震惊世界;在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第三场比赛中,电脑“沃森”以三倍的巨大分数优势夺得人机大战的冠军;2016年电脑 AlphaGo打败人类顶尖围棋手。

生动的画面、趣味地探讨,使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未来。王教授告诉同学们:“现在的人工智能虽然能做很多事情,但是也并不完美,它没有情绪、没有意识、无法思考、不会理解。我们正在努力的,是做出会思考、有感情、有性格、能理解的机器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极有可能会由你们来完成。”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机器人科技的兴起,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同学们要从小有意识地涵养科学精神,培养科学能力,通过科技教育,激发对知识的探究精神,潜心学习,努力钻研,才可能在未来拥有竞争力。

王老师的循循善诱,让同学们懂得了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地学习、深入的思考、持之以恒的探究,才能开发出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造福人类、为国争光。

生动的科普课结束了,参与的师生们却仍然意犹未尽。王老师精彩的讲解和对孩子们殷切的期望,已激发了附小学子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让孩子们对现代科技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渴望。

据悉,天大附小将更加充分的依托天大的优质资源,向天大各院系发出热情邀请,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教师走进附小素拓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励更多的学生既仰望科学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去学习与拼搏,共同成就小小北洋人的未来。

(编辑 刘晓艳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