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人物 > 正文

李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2010-01-26       

李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李伟(右二)说他现在工作的方法是每年重点的工作做两三件就够了,“这样一辈子能做几十件,都能做到完整,不会半途而废。”

  不浮躁,沉得住气,而且压力来了不会惧怕,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用很严谨的方法,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部长李伟踏实沉静,说话没有虚词儿,不张扬。

  28岁获得港口与航道工程博士学位,30岁出头成了高级工程师。没有曲折的磨难,没有波澜起伏的传奇。“我是个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远大抱负。很多事靠机遇,但是我的观点是,做事时最好把靠机遇的成分降到最低。”

  就是这个自称平凡的人,先后组织完成10余项重点工程科研项目,为港口建设节约2.36亿元资金,被评为全国海洋先进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

  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李伟说:“我是2000年到天津港,那时航道等级是5万吨级,现在是25万吨级,建设速度是相当快的,给年轻人的平台非常广阔。我们都说,难得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无风三尺浪,有风浪滔天”,大海的这种特性使得多年来港口防波堤的工程施工都要靠抛石填沙,形成沙石“梯形结构”来造陆,水越深,底座基础越大,抛石量越多。

  2001年,天津港开始筹划建设北大防波堤工程,大规模地拓展港口发展空间。

  所谓“防波堤结构”,通俗地说就是在大海上建造一座人工的城墙,以此来减少港口内的风浪和淤泥,防波堤圈围起来的区域又可以为吹泥造陆提供条件,天津港这个世界最大的人工港就是这样不断建设形成的。

  在波涛翻滚的海面和泥沙暗涌的海底“砌墙”,真好比在粥碗里立筷子,怎么能立得住?李伟发明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法:像拔罐子一样,用抽真空的方式把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箱子”插入海底……

  筑起一道海上城墙

  为了给天津港筑起一道既经济又牢固的海上城墙,李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组织天津大学和中交集团一航局等单位组成课题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完成了室内模拟实验。

  室内模拟虽已成功,可是到了特意选择的海风和自然条件都比较恶劣的海上现场,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一天,现场三组大型箱筒型混凝土构件准备下水,“说实话,我当时压力非常大,都听得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巨大的箱筒型混凝土构件要从航道运出去,万一出问题,箱体就可能沉在航道上,出了这样的事故天津港只能封航,这不仅对港口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国际影响,这个责任太大了。

  “那天天很冷,到现场的人很多,大家都密切关注着,第一组硕大的混凝土构件下沉到位,随之第二组、第三组构件也准确无误地就位了。当一轮红日从海上腾空而起把海水映得一片灿烂的时候,成功了!人群发出一阵欢呼声,大家就像过节一样高兴。”说起当时的情景,李伟仍然激动。

  李伟说:“我们已经把人工港的不利条件变成了有利条件,我们用挖出来的泥填海造的东疆港,过去挖出来的泥都扔到外海去了,风一刮,浪一冲,泥又回来了,淤积起来,甩到别的区域去别人也不高兴。我们东疆港用的泥60%以上是从航道里挖的。这就叫挖填平衡,经济上是最合理的,环境保护上也是最有利的。”

  “插入式箱筒型基础防波堤结构”,这项成果2007年获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这项成果在天津港的推广和应用,也使得天津港建设成为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港。

  “这项发明并非只是我个人的功劳。”李伟说。

  筑堤、做人,一步一个脚印

  当李伟耐心详细地讲解了他的一系列科研创新成果之后,话题转到了他的人生方面,他说:“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崇拜对象,我小学的时候喜欢读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上中学时就开始喜欢世界著名的球星了。到了现在,我已经很难再崇拜什么人,有点返璞归真了。我觉得有些老话倒更有道理,比如说:劳动最光荣。我觉得只要付出劳动的人,就应该受到尊重。不应分层次高低,身分大小……”

  他说:“说老实话,我原来看书比较爱看历史书,中国历史。我要避免那些悲剧人物的教训。可能这个话题说得太沉重了。我觉得,从历史上看,成功的人经验都差不多,可是那些悲剧人物却各有各的原因。比如有的人是因为嘴不好,有的人是小节没注意到……”

  这就是李伟与众不同的地方。别人看历史,都看人家是怎么成功的,而他却专门看人家是因何失败的。

  “我现在工作的方法是:每年重点的工作做两三件就够了。这样一辈子能做几十件,都能做到完整,不会半途而废。”这就是李伟的性格,也是他成就大事的保证。不浮躁,沉得住气,而且压力来了不会惧怕,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认真考虑有可能出现的缝隙,然后一个一个地把缝儿给堵上,用很严谨的方法,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

  李伟说:“我确实比较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我觉得我首先要尽我的本分,也要对得起这份工资。我上中学的时候,物理、数学都特别好,我喜欢工科。我上天津大学学的就是工科,我觉得也很适合我,我特别喜欢天津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真的是特别喜欢。”

  “我这个人比较爱运动,我爱踢足球,一直到读博士我都是天大校队的,参加过全国比赛。我踢球不光是缓解压力,也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所谓压力,其实就是你心里面没根。我还喜欢跟朋友聊天,我所做的东西,或者是我组织做的东西,只要路线对了,是我从一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做的,说老实话,我都不是特别担心。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做到万无一失。就说这个实验数据,第一次算完了之后,我又拿到另外一个专家教授那儿去考证,让他从他的角度再做个计算。当他再次计算告诉我没问题之后,我才放心。我从2001年开始研究实验,到2006年真正的工程上大面积应用,花了5年时间,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漏过。”李伟说。

  李伟的讲述始终都是一个频率,平静而平淡,甚至还有几分隐隐的羞涩。但记者却从这平静而平淡的讲述中找到了他的“卖点”,那就是——真诚做人,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只要做,就会成功。对很多人来说,这也许很难。(《工人日报》记者 姜明 通讯员 刘桂凤2010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