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学习杨恩泽精神 > 正文

【学习杨恩泽精神】青春献给武邮院 精神激励通信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副主任李汉兵在学习杨恩泽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9-11-30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杨恩泽先生的纪念座谈会。在这里,作为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的单位代表,我和大家一起追忆分享杨先生在武汉邮科院26年科研工作的卓越贡献和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1960-1974年,杨恩泽先生负责筹办了武汉邮科院的前身——武汉邮电学院的无线系,并培养了邮电学院众多无线人才。1974-1985年,杨先生在武汉邮科院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院总工程师,在此期间,还担任了湖北省政协委员、国家科委光通信专业组成员兼理论分组组长,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兼光纤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杨恩泽先生1974年起主持研制“准毫米波空间通信设备”,研发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1978年起他主持“武昌-汉口市话中继光缆通信实用化系统”科研项目。该系统于1982年建成使用,是经国家鉴定并验收的第一条实用光通信线路,也是一个示范工程。该工程于1985年分别获邮电部和湖北省科技一等奖,并与34M光通信系统一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杨恩泽先生是我国光通信领域的元老级科学家。1978年邮电部提出建设“82工程”时,他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光通信在国际上当时才刚刚起步,国内更是一片空白。为了工程建设,杨总工呕心沥血.在这里我们一起分享杨总工的几个科研往事。

光纤焊接点的衰耗指标当时要求达到3dB,但没有人能做到。杨总工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找到线缆厂,一同研究方案。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和大家整整争论了3天。

“82工程”的线路全长13.6公里,分为3段,最长的一段6.5公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线路最长只能达到5.5公里,为了这最后1公里,杨总工和团队整个夏天都“宅”在平房里做实验。武汉的夏天太热,他整天汗流浃背,却来不及擦汗。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终于成功。

线路跨越长江那一天,杨总工带着同事们走上长江大桥,几十个人手递手,小心翼翼地将光缆递过长江,他没敢使用机械车辆输送,因为担心拉坏了。

正是在以杨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努力拼搏、忘我奉献精神的感召下,武汉邮科院逐步培养了一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通信研发队伍,继承了杨老先生的坚持、拼搏、实干的精神。企业2018年销售额超过了420亿元,连续12年获评“年度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榜首。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纪念、学习杨恩泽先生,就是要学习他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个人品格,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的创新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编辑 彭莉 李丹 张华 摄像 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