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2020全国两会 > 正文

【聚焦两会】中国教育报:张立迁:复学复课后别冷落了在线教育

      2020-05-23       

《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23日第02版

■“两会展望在线教育”系列评论之一

两会期间,在线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有代表委员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线下线上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对于未来应该怎么做,现在还处在见仁见智的讨论阶段。为此,从今天起,我们特推出“两会展望在线教育”系列评论,就复学复课后的在线教育向何处去、如何利用好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敬请关注。——编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非常时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育高质高效确保了全国大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受到空前关注。近期随着各地各学校陆续复学复课,传统课堂教学逐步恢复。那么,在线教育会在复学复课后遭遇冷落而迅速“退潮”吗?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又将以何种形式并存?如果并存,又将怎样实现优势互补?

在线教育是当今智能时代的产物,具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自然性特点并自带能量,是教育领域呼唤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锐利武器”,也是知识存储、传播、创新和应用的“如意宝地”。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近期在线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兴起便是明证。既然在线教育拥有如此强大的时代趋势、技术支撑、各界认同等正向影响力,即便是复学复课后,前期在线教学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质资源,显然于情于理也不应被搁置冷落。接下来我们必须要做的是,牢记教育的本质和初心,继续“深耕”在线教育不松劲,持续改进优化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融合过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线教育已不再可能逆势退潮,而势必会形成与传统课堂教学长期并存发展的局面。而这种并存发展并非是彼此条块分割、互不干涉的两个独立部分,而是应以一种具有优势功能互补、浑然一体交融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甚至说该模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一种常态。混合式教学模式样态下,师生交互空间将打破物理藩篱,实体虚拟相伴,可有效实现教育多样性发展并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学习需求;知识来源渠道将更趋多元多样,未来教育教学将真正成为四通八达、互联互通的“智慧教育场”,实现从教师拓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从课堂演变为“人—机—物”三元有机融合的开放、智能、泛在空间,不断达成集体智慧聚变的涌现。基于此,未来学校的课程呈现形态、教学设计方式、教育组织与管理将随之发生巨大改变,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将更加融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将更趋融通,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将日益融会。无疑,这将给学生提供优质便捷、更高品质的教育体验和学习收获。

当然,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各有优势,并存状态下形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是应时之需,更属长久之策。不过,复学复课之后,我们还是应深入研究并持续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一些“真问题”。譬如,如何解决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匮乏、资源准备不足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不少网课仅仅做到了把线下内容机械式“搬”到屏幕上,其他照旧不变。我们知道,未来要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前提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而调动好教师“全情投入”积极性这个核心关键尤为重要。广大教师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引导者,积极构建基于项目学习、建构学习、能力引导学习、挑战学习等“学的范式”,创设探究性学习与问题解决、师生与生生协作互动、批判式思考论辩等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线上、线下持续性“同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再譬如,在线教育质量的评价也是一大难点。如何确保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线、不掉线至为紧要。移动互联时代,在线教育不仅要探索自有的特殊教学规律,还要利用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进行教育赋能,积极推动学习分析、移动互联、知识管理和社交网络等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保证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学习与考核评价并发挥好教师在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方面优势之前提下,形成响应迅捷的信息反馈和问题诊断机制。此外,还要将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诉求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线上和线下学习中心的相互融合体系,进而有效促进因材施教与提质增效的高阶性价值,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5/23/content_580231.htm?di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编辑 焦德芳 柴海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