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焦以璇)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各行各业各部门都在积极规划。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递交了联名提案,建议加快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碳中和领域一流课程与教材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刘昌俊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深层次基础科学问题多、资源能源环境等各种影响机制交叉融合,各行各业在落实双碳战略方面存在人才准备不足、对科学问题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亟须加强教育与培训。
为此,刘昌俊建议,在双碳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的交叉融合。“从事与双碳发展战略相关的工作,必须具备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基础,特别是化学,还有一些涉及社会科学的工作,会用到大量数学、化学基础知识。因此,讲好双碳故事,运用好双碳发展契机,必须学好数理化,必须要有合适的具备一定数理化通识基础的教材。”刘昌俊说。
鉴于双碳战略涉及技术门类广、专业面多、前瞻性强,刘昌俊建议,加强对相关技术门类涉及双碳发展的深层次科学问题的研讨,集思广益,在研讨中凝练、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一批高水平、经得起时间检验、能成为经典的教材。
此外,刘昌俊认为,与双碳发展战略相关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其作用机制、历史发展、未来演变等还有很多基础问题没有解决,需要组织人力,尽快出版一批针对性强但又具有通识、科普性质的教材。
中国教育报:https://my-h5news.app.xinhuanet.com
(编辑 刘晓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