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4月18日电 4月18日,天津市举行天开高教科创园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鹏作主题发布,邀请到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玉兵,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市规划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一同出席,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立文
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以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为主题,举行天开园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首先请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鹏先生作主题发布。
——朱鹏副市长作主题发布
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进“十项行动”、积极在国家新一轮创新布局中展现天津之为的重要抓手,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应有之义。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目的是向大家介绍建设天开园的总体考虑、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政策措施的特点亮点和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
第一,关于建设天开园的总体考虑与布局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的战略部署,既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又立足天津发展实际,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可谓顺势而为、恰逢其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是得天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通盘考虑、统筹部署,为天津一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大机遇。天开园旨在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和策源功能,建立高校与产业园区“握手”通道,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平台载体,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专项行动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二是占地利。天津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承担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使命任务。在空间上,天开园着力构建“一核两翼”、辐射全市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其中,“一核”是指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7.14平方公里区域,“两翼”是指西青区大学城片区和津南区海河教育园片区约62平方公里区域。作为核心区所在地的南开区,是历史上重要科教资源的承载地,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及152个各类科研院所,近5万名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是成果孵化转化、创新创业最为集中、最为便利、深受高校师生关切和期待的首选之地。西青大学城片区拥有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5所市属高校,约13万名师生,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可用面积5.5平方公里。津南海河教育园片区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及9所职业院校,约15万名师生,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可用面积4.07平方公里。“一核两翼”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形成合力,为天开园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得机遇。
三是聚人和。天开园建设是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实施“十项行动”的实事,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举、城市更新提升的亮点之举。既是天津遵循创新规律、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汇聚各方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从高校院所到所在区域、从科技界到教育界、从企业界到金融界,都对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高度关注、充满期待,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在津各高校,从规划研究初期就踊跃参与,一体融合、一体推进,特别是在天开园的规划编制、政策起草、运营机制研究、LOGO设计、首批入驻创业企业组织等过程中,各高校领导、师生以及校友会、校友企业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天开园的LOGO设计,我们共收到173个设计方案,最终南开大学的3位大三学生设计的LOGO力克群雄、脱颖而出。
第二,关于天开园的定位与特点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天开园建设,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调研,围绕科创园区发展规律,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科创园区经验,编制了《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核心定位;制定了《天津市关于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10个方面34条具体政策。一会儿,市科技局还要对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天开园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科教融合。立足“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功能定位,充分依托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在津56所高等院校,面向全国全球创新创业师生和科研工作者,推动更多创新资源聚集,加速智力优势蝶变为产业优势,以产业发展助推科教兴盛。真正使天开园成为科技教育人才融合融汇融通之地,推进更多优质创新成果走出校园、扎根津城、落地开花,促使更多市场需求融入教学科研、汇聚大学殿堂,使大学更富创造、更有生机。同时,通过天开园建设,打造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辅相成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赋能,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添彩。
二是突出科创属性。立足“科研成果孵化器”的功能定位,天开园围绕科创园区发展规律,对标硅谷、中关村等世界一流创新园区,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在规划和政策中聚焦科创主体、突出科创要素,致力于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供最优的创新创业服务,打造高品质的科创街区和科创社区,推动科创企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让有创业热情的青年学生或团队在这里实现梦想,把丰富的科创资源“聚宝盆”转化成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三是突出创新生态。立足“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天开园着力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特别是围绕创业者更关心更需要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搭建平台、创造舞台。假如你是创业学子,我们在这里汇聚一大批天使基金、风投基金、产业基金,为你创业输送血液;在这里聚集一大批知名创业导师、技术经理、服务管家,为你创业打通脉络;在这里开设创业训练营、加速器、大咖汇、大讲堂,为你创业强身健体;在这里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服务,为你创业打开通向市场之门;在这里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一键通APP、宣介推广直播间、谈道论剑咖啡屋、人力资源服务站、劳动就业法务所,为你创业保驾护航。同时,我们量身定制了既有突破性,又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将为你创业一路加油助力。
四是突出市场导向。天开园的建设,强调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规则。在资源配置和政策设计上,坚持通过市场化的运营和专业化的服务,让校园内的活力动力与校园外的市场力量充分结合起来。在管理模式上,由市场化运行的平台公司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招商引资和综合服务,以平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贴身的保姆式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全天候保障支撑。在经营理念上,通过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优质服务助企发展,不断激发园区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关于天开园建设进展情况
天开园开建以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各高校师生、校友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推进园区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高规格天开园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围绕园区规划建设,细化台账,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组建了平台运营公司,明确了公司组织架构、运营模式,组建专业运营服务团队,经初步梳理,将会同相关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21类84项118条服务事项。
二是启动载体建设。先期完成天开园核心区先导区人性化环境改造,为入驻项目顺利落位提供舒适便利条件。同时推进核心区7平方公里和西青园、津南园载体建设,并将陆续开园入驻运营。
三是优选创业项目。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创业热情高涨,择优遴选首批入驻项目,积极对接园区,做好入驻准备。充分发挥校友经济作用,全面加强与各高校校友联谊机构和校友企业的合作对接,聚势赋能。四是优化创新服务。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服务窗口和自助办理区,在天津网上办事大厅和“津心办”APP建立专栏,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成立了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实验室联盟,实现科技资源对园区的开放共享。已有20家科技服务机构、38家金融服务机构、17家商业配套机构签订入驻协议,还有一大批机构正在对接洽谈,将为生产生活提供配套,为创业成长保驾护航。
时代呼唤创新、市场拥抱创业。我们创业的过程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是将自己梦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大业的过程。漫漫人生,处处是机会,就看你如何抓住。满天星辰,你的那颗是否闪耀,需要你去奋斗。天开园是你开启创业的家园,实现梦想的沃土,让我们一道在这里洒下汗水、收获未来。
天开园的建设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我们将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以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服务,助力创新创业者扬帆远航,与大家一起绘就不负时代的精彩画卷!
——市科技局朱玉兵局长介绍天开高教科创园支持政策的有关情况
我就《天津市关于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向大家作介绍。
按照天开园建设规划方案确定的政策扶持方向,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学习借鉴国内外一流科创园区经验,立足我市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创业、人才引育、校友经济等十个方面,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扶持政策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十个方面、共34条政策措施。
第一部分主要是支持天开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包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规划用地保障和引导创新资源聚集园区等三个方面,共14条政策措施。
第二部分主要是支持天开园加速形成内生动力。包括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大科研项目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打造特色校友经济、支持科技人才汇聚、加强创新服务资源聚集和建立激励机制等七个方面,共20条政策措施。
政策体系的整体设计坚持“优化创业服务、激发创新活力、突出市场导向”三个基本原则,政策内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3”:一是强化聚焦“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业孵化”3类创新服务;二是重点面向“高校学生、大学老师、高校校友”3类创新主体;三是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共建共享、市场化运营”3种机制。
聚焦三类服务:
第一类聚焦成果转化服务,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直通车”。一是认定一批金牌技术转移机构和金牌技术经理人,对认定的金牌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对引进的知名技术转移机构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发挥专业化的服务能力,为企业“把脉问诊”,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二是支持概念验证,既支持概念验证平台,又支持概念验证项目。为初创企业搭建研究成果迈向市场化应用的桥梁,降低科研成果转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从源头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概念验证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
第二类聚焦科技金融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股权投资体系。一是设立天开园创业种子基金,与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天使母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共同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体系。其中,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支持,对基金公司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二是出台贷款贴息优惠政策,企业可获得最高100万元贴息支持。
第三类聚焦创业孵化服务,促进科技企业成长壮大。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构建覆盖场景应用、知识产权、技术交易、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科技咨询等全方位的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并按照孵化机构服务绩效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二是设立企业研发专项,对园区内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活动,给予最高100万元研发支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对园区内首次入选“四科”标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支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政策重点面向三类创新主体:
第一类支持大学生“在津圆梦”。一是对大学生创业给予5000—1万元经费支持,助力其迈出创业第一步;二是支持运营机构为大学生提供低成本孵化载体空间,为初创企业轻装上阵提供支持。
第二类支持高校科研人员成长为“产业教授”。一是强化放权赋能,支持高校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在园区内转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二是在我市首次提出,横向科研项目落地天开园转化,可按程序申请备案为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并在个人评定职称时予以认可。
第三类发展特色校友经济,将天开园打造成“第二母校”。一是鼓励校友在津创业,支持拥有科技成果的校友在天开园创办科技型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支持;二是支持校友会参与承办我市重大校友活动、招商引智活动,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三是支持校友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着力构建三种机制:
第一类建立政府引导机制。一是设立天开发展专项资金,市、区两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重点支持园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和人才引进;二是鼓励天开园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和存量建筑;将天开园建设纳入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将核心区城市更新纳入年度实施计划;三是对在津高校科技成果进场交易,开通绿色通道,并免收挂牌费;四是吸引创投资本和金融机构入驻,根据投资额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管理团队可按不超过10%跟投。
第二类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一是建立核心区和拓展区利益分享机制,核心区孵化项目到拓展区落地转化按照2:8比例进行分享;二是建立高校和科研人员利益分享机制,高校将不低于成果转化70%的收益奖励给发明人或团队;三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对创新券服务机构最高补贴50万元;四是鼓励高校院所等高水平创新平台面向园区开放共享科研仪器,鼓励全市应用场景面向园区企业开放。
第三类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一是根据业绩给予高校科创园运营机构最高1000万元奖励,按照市场化机制,对入驻企业给予“先征后补、逐步退坡”的房租和物业费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平台公司与校友会、第三方招商主体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对支撑和服务园区发展成效显著的,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
政策制定只是开始,真正让创新创业主体享受政策是最终的目的。为使政策落地,我们制定了17条实施细则。今天,同步在市科技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政策实施细则、22个“一图读懂”明白纸和申报流程图,进一步明确政策支持对象、支持方式、申报流程、咨询方式等,确保各项政策可操作、能落地。近期,将启动政策进校园系列活动,面向高校师生、入驻服务机构,开展常态化政策宣传解读,吸引更多高校师生、校友和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天开园的建设。
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领导回答记者的提问如下: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永康
记者提问一:近年来,天津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唱好京津“双城记”,协同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此次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天开园,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戴永康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协同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协同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的使命。
天开园是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部市会商、院市合作、校市合作等机制不断深化,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工程院、天津大学高质量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与北大、清华等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承担“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京津冀协同创新”等协同攻关和专项任务。天开园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载体,在服务我市高校成果转化的同时,也为京冀的创新成果提供孵化服务。同时借助北京丰富的创新资源优势,促进“北京研发,天津制造”。
天开园是园区建设的关键布局。天开园着力构建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两翼”,实现从研发、孵化到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跨区域空间布局,成为我市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平台,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多个区域连片发展,形成区域创新走廊,打造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天开园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三地聚焦优势产业,着力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做强京津冀生命健康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天开园创新孵化的成果、培育的企业不仅可以为天津的产业链提供配套,也为北京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补充,同时发挥天津制造业场景应用优势,吸引北京的产业链延伸到天津布局,为构建京津冀融合化、链群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
记者提问二:请问市教委在推动高校全面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打造创新策源地方面,有什么创新性的举措?
荆洪阳介绍:国内外成功的科创园区都以顶尖大学为依托,市教委将把天开园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学科+人才+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组织高校优化资源配置,开放科研设施,提升创新能力,以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大学生在园区创新创业。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措施。天开园有最好的导师团队、最强的科研平台、最优惠的转化孵化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市教委将支持高校在园区组建专业工作室,引进优秀企业家担任双创导师,组织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推荐高校众创空间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支持大学生以员工、创业者的身份直接参与天开园项目孵化,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二是支持教师开展有组织科研。天开园集聚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创新全要素,是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市教委鼓励高校与园区企业共建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将论文写在津沽大地上,解决产业一线真问题,做真学问。同时,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制定专项考核方案,健全科研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支持高校科研成果在园区转化,引导高校教师在园区孵化科技型企业,主动投身园区发展。
三是搭建校企握手通道。天开园是校企对接的最佳载体。目前,我们正组织高校梳理形成服务产业急需领域科技资源清单、科技成果清单,发挥天开园中间载体作用,解决高校科技成果“找不到、谈不拢、难落地”问题。同时,举办校企高端论坛,组织校企对接活动,推动高校每年走进千家企业,开展成功校友、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人进校园活动,实现校企之间常握手、握紧手。
四是开放共享高校科技设施。在园区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共享服务模式,鼓励高校向园区发布科研仪器清单,支持高校开放实验室设施设备,馆藏图书资料向园区从业人员开放,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为园区创新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提问三:在创业初期,初创企业缺少资金和经验,天开园有什么具体的支持措施?
朱玉兵介绍:天开园政策体系的设计,突出对创业群体的支持,对于想创业的在校师生、高校校友,从成果转化到创业孵化,再到企业成长发展,都可以享受到非常具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
首先,创业者在园区可直接获得相关资金补贴。一是我们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本科生创办企业可获得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奖励,研究生可获得10000元。二是对符合条件的师生创业企业,我们给予三年租金、物业费先缴后奖全额支持的优惠政策。三是对于校友创办的企业,可根据现金出资额的20%给予补贴资助。四是对实施技术开发、产品验证、市场应用研究等概念验证活动的初创企业,择优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20%、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五是对初创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性技术研发等活动,给予30万—100万元的研发项目支持。六是帮助初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于企业的银行贷款,给予贷款利息50%、最高100万元的补贴。
其次,园区有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体系。一是设立了创业种子基金,与一批专注于早期投资的社会资本形成合力,给予初创企业50万—300万元的天使投资支持。二是设有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可给予天开园内初创企业最高1000万元的直接投资。三是我市的天使母基金专门在天开园配置一批天使基金,对初创和成长期科技企业给予创业投资支持。四是企业成长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园区还将帮助企业引入相关产业基金。
再次,园区拥有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园区已集聚注册登记、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一批服务机构,同时整合了401家重点实验室、3356台科研仪器等服务资源,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创业者迈出创业第一步。只要有创业梦想,在天开园就可以实现!
市规划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
记者提问四:请具体介绍一下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在空间规划上有哪些特色、亮点?
陈勇介绍:天开园“一核两翼”的国土空间布局和规划特色。
一、整体定位和规划理念
天开园整体定位为:创新要素集聚、大中小企业融通、海内外人才汇聚、历史人文融合、绿色生态宜居的未来科创生态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重要发源地。在规划理念上以实现整体定位为规划目标、以丰富空间载体为资源统筹、以全球化视野为规划导向、以深厚津沽文化为城市底蕴,系统化营建海纳百川、充满活力、舒适高效、人文共生的创新创业智慧港湾;为创业者营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创业摇篮和精神家园。
“一核”以贯穿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大学道”为精神轴线,“两翼”以中央绿廊、南站综合商务区为活力轴线,理交通、布功能、构生态、续人文,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科创空间产品。
二、总体格局和创新廊道
天开园“一核两翼”在市域范围呈现出辐射全市高校资源的总体格局,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了北京、雄安、天津三地人才技术信息汇聚的金三角。“一核”是研发孵化核心策源地,“两翼”是孵化转化承载地。核与翼相辅相成、联动发展,区域资源各异、载体空间互补,共同支撑起开放包容的创新廊道。规划注重增强“一核两翼”在地理上、功能上、气脉上、文化上的关联度,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化,有主有辅推动、分层分期发展。
“一核”重在发挥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积淀优势和成熟生活配套优势;“东翼”重在发挥双城间绿色屏障生态优势,海河教育园人才阶梯优势和国家会展展示交易平台优势;“西翼”重在发挥与雄安新区、津城核心区空间距离近的区位优势和京沪高铁枢纽站综合配套区的交通赋能优势。
三、空间布局和创产城融合
天开园不同于高新区、经开区、科技园,是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在规划用地保障上将科研教育用地、新型产业用地、居住商业用地、生态绿化用地统筹布置,创产城高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创新生态;在功能、布局、风格设计上契合年轻人的体验感、吸引力和人文关怀,是知识殿堂,是梦想小镇,也是创业之家,更是校区、园区、社区、城区融合体。尽政府与校企之所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之所需、所想、所愿。巍巍百年学府成就天津科创未来。(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中宏网:https://www.zhonghongwang.com/show-257-271479-1.html
(编辑 刘晓艳 徐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