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两会·天大声音】今晚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新生产力

      2016-03-09       

  

  《今晚报》2016年3月8日第2版

  本报北京上午专电(特派记者高羽 郭熠)“京津冀地区有上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和潜力无穷。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就成为充分释放创新潜能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今天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服务于社会发展。
  李家俊说:“举一个例子,2009年的一项数据显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和学生创办的企业,创造的GDP相当于韩国GDP总量,依靠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技术在全球创办和支持的企业一共有25800家,加到一起GDP总量在全球排第11位,可见大学有着无限的创新潜力。”李家俊介绍,天津大学非常注重成果转化,已成功研发国内首台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新一代数控加工达到国际水平,水下滑翔机“海燕”可以“与鲸共舞”,千吨级工业尾气利用装置在企业投用,“纯意念控制”神经机器人服务瘫痪病人……各项研究都“开花结果”。
  李家俊说,京津冀地区有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只有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科研院所自主权,真正砍掉繁文缛节,才能激发活力。“目前,国家已出台了法律政策,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但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还有很大的空间。”李家俊说,“十三五”期间,应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共同努力,打破壁垒,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今晚报: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6-03/08/content_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