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三全五育”:天津大学心理育人 服务育人纪实

      2023-06-08       

学生心理健康是天大的事

——天大提升心理育人实效纪实

□ 赵欣/文 马俊 吴凤伟/图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成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近年来,天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人为本、协同联动,努力构建天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2021年11月,我校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该推进会宣布成立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组并挂靠在天津大学。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稳中有进,充分发挥了心理育人在安全保障、健康促进、人格塑造和价值引领中的积极作用,助推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落实。

整合“全员”心理育人力量 队伍平台建设跨越发展

坚持专业化发展,科学规划、抓好专兼职队伍建设。天津大学始终把专兼职队伍胜任力建设作为心理健康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不断提升专兼职队伍专业胜任力水平和职业满意度。在学校各部门的关怀重视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师资得到较好补充,目前中心下设咨询部和治疗部,逐渐构建并形成了一支由专兼职心理教师、心理评估专家、精神科医生、注册督导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构成的专业队伍。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合影

以点连线带面,推进全员心理育人队伍建设。学校针对学工队伍、专任教师、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开展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2021年,学校累计开展近70场教育培训,主题涉及心理危机干预、谈心谈话、心理咨询技巧、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伦理培训等主题,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着力加强心理委员、天津大学心理协会成员和宿舍长等学生群体的分类指导,为各学院累计培养了300余名学生心理素拓师,有效保证了学生心理服务的覆盖面。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承担使命、主动寻求平台发展和自我革新,于2013年获批首批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培育单位(首批全国共6所),获批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天津督导点挂靠单位,2014年获批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实习机构,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并获批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天津市普通高校社会科学实验室“自杀心理与行为研究实验室”,2020年获批心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单位。

打造“全过程”心理育人格局 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助力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严把“教学关”,以助力人才培养为目标,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强化“实践关”,以心理素拓为基础,开展覆盖全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充分融入思政元素,着力贯通心理一、二课堂。学校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该课程从2011年启动建设,于2015 年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该课程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时代特征,坚持每学期授课小组备课制,常讲常新,让思政元素“溶盐于水”。该课程教学团队获评2021年首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天津市一等奖。学校先后开设了《幸福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理论与实践》等12门选修课,建设30余个心灵成长工作坊,让正确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灵;坚持建好传统媒介和网络育人双阵地,以“天大心理”公众号为载体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第三课堂”。

28E1A

天津大学2021年“心理健康月”活动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项目,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开展覆盖全年的本科生“心动四季,幸福北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研究生“幸福四季”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打通“学校-学院-班级-宿舍”4级通道,确保心理教育活动贯穿四季、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2021年,学校心理素质拓展基地累计开展素拓活动300余场,服务师生超2万人次。每年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立项、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宿舍暖心工程、十佳心理委员评选、心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微电影等教育活动,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激发潜能的重要舞台。

构建“全方位”心理育人模式 实现工作一体化和系统化

学校坚持“保(校园)安全、助(学生)成长、促(队伍)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心理健康及发展课程、危机干预体系、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及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有效实施。

立足天大实际,构建“教育、咨询、治疗、研究”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近年来,天津大学心理教育必修课、新生心理讲座覆盖全体本科一年级学生,心理素拓、选修课、心理工作坊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学校对本硕博新生进行心理筛查、心理咨询、药物和心理治疗等,保障了学生身心安全。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线上咨询,为学生提供疫期心理援助。学校长期致力于在自杀行为及其内在机制领域的科学研究,已形成自杀理论验证研究、自杀行为评估与干预研究、自杀认知和情绪机制研究、自杀易感性人格研究为主的4个研究方向。

坚持特色发展,在服务好天大师生基础上逐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经过多年探索与积累,天津大学在体验式教学、专业性研究、个性化实践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天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2018年,学校“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心理育人的结构优化与内涵发展”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心理育人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大局,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2021年,我校成为教育部心指委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组挂靠单位。天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以此为契机,始终坚持扎根天大,积极辐射影响全国,着力开展多个方面的研究与实务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服务人才培养大局,积极助推“三全育人”改革,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一是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校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全流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各方面工作中融入心理育人元素,充分突出心理疏导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二是始终坚持将队伍建设作为工作基石。完善的队伍建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工作队伍乃至学生朋辈骨干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能力,以此推进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三是始终坚持实务和研究同向同行。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升实务工作的学术水平,以实务保质量,以研究促发展,既服务学校工作,又瞄准行业发展前沿,使学校心理工作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势。

服务育人 幸福“食”光

——天大强化“食育”教育侧记

□ 王梦宾/文 苗轩博 鹿露/图

“食育”是生存之本,是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基础,也是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教育。天津大学学生食堂是学校“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之一,学校以强化“食育”教育为契机,多措并举推动服务育人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科学合理调整供餐方式、推广均衡膳食搭配、不断改善就餐环境、拓展餐饮实践教育载体、丰富校园饮食文化、畅通交流沟通渠道等一系列创新“食育”教育举措,增强全体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和实效,获得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倡导健康饮食理念 树文明用餐新风尚

2021年,学校各食堂售餐窗口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有盛放菜品的旧托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风格款式统一、颜色清新靓丽的全新餐盘。新餐盘名为“基础伙菜价格盘”,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价格。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菜品价格的辨识度,方便学生们通过餐盘颜色即可知晓菜品价格,更在窗口内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令盘中的菜品更加鲜亮、光泽美观。

近年来,天津大学一直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暖心优质服务,打造“别人家的食堂”。食堂认真制订科学、合理的供餐方案,随季节及时调整,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力争做到周期菜品不重样,满足大家对菜品口味的需求。食堂推行多样供餐模式,推广“小份菜”成为每个食堂的标配,学生们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点餐。学生谢建博表示:“相比以前,小份菜的份量更合适,刚好够我吃饱,而且价钱也相应便宜了。”

学校主动提供贴心特色服务,延长部分食堂营业时间,在原有考试加油餐、毕业餐、病号餐、教工餐基础上,又推出食堂“点餐板”服务,还通过“健身餐征集令”定制健身餐,不断满足学生们个性化需求,让食堂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让一餐一饭既暖胃又暖心。

在食堂,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学校食堂推出了少油、低糖及无糖套餐,减少煎炸类菜品种类;通过改进烹饪方式、调整食堂油盐用量、公共区域提供自助调料等方式,降低师生油盐摄入量。学校成立了食堂营养健康小组,配合四季宜食菜品定期推送食品营养搭配指导方法,结合少油少盐窗口定期推出营养餐,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依托食堂文化 打造“食育”主阵地

从卫津路校区“工业风”的学三食堂、“中式文艺范”的学五食堂、简约清新的学四食堂、设有“暖心空间”的学一食堂,再到北洋园校区的“好口碑”竹园餐厅,学校不断升级改造食堂空间,食堂面貌焕然一新。在设计理念上,食堂充分考虑师生学习生活,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改造软装陈设,让质感、观感、设计感触发用餐者美好的视觉、触觉体验。各食堂全部配备免费无线网络,增设观影、阅读等休闲区域,为师生打造了多元、舒适的用餐场所。在温暖的午后,不少学生临窗而坐,或阅读学习、或与三两好友小聚畅谈,品味惬意的美好时光。

天津大学有12个食堂,汇聚了来自祖国各地的“中国味道”。食堂组织开展饮食文化节、厨艺大赛、食堂特惠日等校园文化活动。在食堂,学生们不仅吸收了食物的营养,也汲取了精神的营养。食堂不仅弘扬饮食文化,普及营养膳食知识,而且注重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和文化底蕴。食堂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制作青团、粽子、饺子、月饼等一系列送亲情、送温暖的时令美食活动。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分享了劳动成果,充分领略了天大饮食文化的韵味与魅力。学生们在食堂消费的是饭菜,享受的是文明和美感。

16845

学生在食堂学习包子制作

天津大学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和“节水节电”等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积极推进消费帮扶,定点直采绿色农副产品,开设扶贫窗口制作特色“扶贫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扶贫助困和乡村振兴中。学校连续7年设计“月满北洋”系列校徽月饼,将校园文化元素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以月饼传递师生校友爱校、思校之情。中秋节前夕,法学院学生俞清彬通过微信小程序预定了“天大月饼”,快递到家,为家人送上了来自学校的中秋祝福。“学校的月饼价格合适,味道不错,样子也好看。”俞清彬说,“线上预定下单可以直接邮寄,非常方便,我选择了低糖版月饼送给父母,感觉更加健康。”

1DA1A

食堂推出天津大学校徽月饼

严把食品安全关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天津大学坚持以学生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食品安全关键点位,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确保师生饮食安全与健康,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学校推行食堂“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食堂严格规范原辅材料采购储存、餐饮具清洗消毒、场所环境卫生、人员健康检查等环节;完善食堂功能分区;规范加工制作和配送流程;严格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及食品添加剂管理;落实进货查验、台账登记、食品留样等制度,建立食品及原辅材料可溯源体系,切实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同时,学校不断加强食堂、校园食品所有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筑起校园食品安全堡垒。

学校膳食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各学院师生代表走进食堂,脚踏“食”地,交流“舌尖上的安全”。学生代表们可近距离体验食品购买、加工、销售、留样等各个环节,还能担任一次检验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看着整齐摆放的食品原料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学生代表们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认识到伙食工作的不易。参与活动的学生说:“美食带给我们的不止是味蕾的欢愉和享受,我们还要思考每一份食物背后凝结的辛苦,不浪费任何一份食物。”

大学食堂承载着学生们整个大学生活的酸甜苦辣,后厨也成为学生们对学校最好奇的地方之一。食堂推广“明厨亮灶”工程,揭开食堂后厨的“面纱”,自觉接受监督,通过屏幕公开后厨和餐食加工过程,让学生们看得见、吃得放心,切实保障师生对于入口食品的知情权、监督权。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入食堂智慧化管理系统,积极推动“明厨亮灶+互联网”,将后厨“晒”在“网”上,让学校食堂置于家长、师生、监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让社会各界对校园食品安全能检验、能评判、能感知。

下一步,在食堂服务育人方面,学校将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提升食堂餐饮服务质量,聚焦需求、精准发力、主动作为,提供优质餐饮服务。二是打造坚强有力的食堂育人队伍,通过多类型的员工培养培训,凝聚育人共识,提升员工开展育人工作的能力。三是挖潜食堂资源提升育人成效,不断丰富完善食堂劳动育人实践平台,让学生广泛参与食堂管理,提高生活厨艺技能,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美好。

(学生编辑 刘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