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报特稿】立德树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题

      2023-06-20       

面朝渤海 扬帆远航

——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侧记

本报记者 刘晓艳

渤海之滨,风劲潮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迎着时代的潮头再次扬帆启航。2023年6月9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港举行。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港举行

这里,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港考察时的亲临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更是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梦想启航地。巨型塔吊下,红旗飒飒,青春的脚步带着领袖的嘱托,上山、下乡、出海。“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当代青年学子在学习中成才,在实践中成长,在时代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如今,“红旅”已成为一堂融党史教育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具有特色和标志意义的“中国金课”。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红旅”大学生回信6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讲述“红旅”故事,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行动,也是高教战线和广大师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生动实践。

心中有信仰,眼中就有光芒,脚下就有力量。“红旅”青年矢志跟党走,在“四新”建设的引领下,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6年来,累计有177万个创新创业团队、813万名大学生参加“红旅”。同学们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成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出一份份青春的答卷。

牢记嘱托 誓立青春之志

“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中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2021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2020年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2022年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23年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一席讲话、一封回信,就是一份嘱托,也是一份激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学子深切关怀、寄语嘱托,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旅”活动现场,当代青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的故事不断呈现。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青年人投身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中。

锤炼意志 练就青春之能

活动现场,两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展示着天津港的智慧“硬核成果”。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天津港考察时“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的嘱托,让这里诞生了一系列“中国方案”,也让这个百年老码头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近年来,在“四新”建设的引领下,青年学子用创新创业成果交出一份份无愧时代的青春答卷。在“红旅”活动现场,他们以不同形式分享了自己扎根中国大地、创新创业、艰苦奋斗的故事。

天津港技术工人成卫东、马成彬讲述了天津港依靠智能技术升级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的奋斗故事,让青年学子李双阳和靳新辉敬佩不已。我校博士研究生李双阳作为“工科人”和“95后”创业者,分享了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小血管”服务大国计、大民生的故事。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靳新辉则分享了她所在的零碳科技团队帮助农民增收180余万元,让团队第一次尝到了“新工科”产教融合甜头的故事。两位“红旅”青年表达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深刻感悟。

来自贵州省石阡县楼上古寨村的尤金书在天大学生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把最美红军村落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在“红旅”现场,她给我校博士生吕永阳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现在我们在家就可以接单了!”原来,2017年,吕永阳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红旅”大学生回信的鼓舞,组建了“黔程无忧”实践队,开办夜校并开发出了乡村旅游智能平台——“黔程旅游”,让村里的乡亲足不出户就把家乡特产卖到了全世界。“新文科”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好地讲述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在“科技小院”团队代表的讲述中,一个个“红旅青年”带着技术和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田间地头,把党对农业农村的支持政策讲清楚,为农村农民解决真问题“自找苦吃”,当代青年的形象愈发生动鲜活。

在国家首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杨作章及中国首个博士生医疗公益服务团体“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宋义蒙的接力讲述中,新医科青年们展示了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的故事。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当代青年不断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踏浪冲锋 闪耀青春之光

2144A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港举行

上山,我们敢闯;下乡,我们会创;出海,我们斗志昂扬……随着“青旅”主题曲《上山下乡出海》在天津港现场唱起,同一首歌在延安唱响、在红船唱响、在古田唱响、在莲花山唱响、在井冈山唱响、在红岩唱响……“红旅”青年们唱出了青春的激情与豪迈,也唱出了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魄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港举行

随着高职学生、本科学生、青年教师、产业工人4类群体代表作为领诵人高声诵读《我们是红色接班人》,“红旅”青年们从他们站立的各个地方向党报到。

“我代表新时代产业工人,走到中国式现代化海港,向党报到!”

“我代表高职学生,走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向党报到!”

“我代表10多万思政课教师,走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来,用‘大思政课’向党报到!”

“我代表青年大学生走到创新创业创造的主战场,向党报到!”

本届“红旅”于党的二十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举行。该活动也是锚定教育强国目标,共同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重要行动,是引导广大师生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行动。“红旅”青年在磨砺中坚定信仰,在实践中锻炼本领,在风浪中保持定力,在泥泞中勇毅前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勇立潮头、勇担使命。

青年接过新时代的接力棒,争做红色接班人。听,汽笛声响起,吹响了“红旅”启动的号角,也吹响了“红旅”青年新征程的号角!

图片提供:陈晓金 丁宇 李然

沉浸式情景思政课直抵人心

6月9日晚,部分“红旅”带队老师和大学生代表来到我校北洋园校区,观看了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欣赏了一堂有情、有声、有景的沉浸式情景思政课。

11A51

天津大学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

“这堂生动鲜活的沉浸式情景思政课,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思想的力量和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行动的方向和未来的召唤。侯德榜先生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让我深深动容,坚定了我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心。”走出求实会堂,参加本次“红旅”启动仪式的学生代表臧文婧还沉浸在剧情中。他们的创业团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壮大新媒体平台上的乡村本土力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侯德榜》以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化工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纯碱制造》作者、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人与奠基者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为背景,向观众全景再现了他立志报国、赴美留学、创办碱厂、南京炸厂和重建川厂的崎岖而辉煌的人生经历,再现了侯德榜先生创新自强、无私奉献、实业救国的一生。该剧创作期间十易其稿、精益求精,在校内外广受好评,是一部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兼导演许瑞生执导,天大师生共同参与了话剧创作、演出和舞美等全流程工作。该剧将育人要素融于艺术创作和传播过程,将涵养家国情怀和艺术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把课程思政育人和舞台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打造“沉浸式”“情景式”育人场景,将思政教育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排练时,我总会被侯德榜先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拼搏精神所激励。”参与演出的北洋话剧团成员江晨阳说。

为更好地展现话剧感染力,我校艺教中心作曲家冯公让老师将话剧与交响乐结合,创作交响组曲共17段,以音乐提升戏剧情绪,着力表现出侯德榜与太公的亲情、与张淑春的爱情、与范旭东的友情等。交响乐由我校北洋合唱团与天津交响乐团共同演绎,交响组曲的融入使这部经典大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颠覆性的突破。

校团委书记管虹表示:“这一剧目以小舞台讲述大思政,努力构建了一个舞台即讲台、剧本即课本、创作即受教、观演皆受教、师生共成长、全员参与并受教的思政教育链。”

吉林财经大学学生黄思宇在观看后表示:“侯德榜先生诠释了立身养德的坚守、励志报国的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担当,我被侯德榜先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场恢弘的话剧,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我愿以侯德榜先生为榜样,立志科研创新,努力作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新贡献。”

天津大学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切实将校史文化资源的利用创造转变为生动的学思践悟场域,让校史真正“活起来”。学校发掘老一辈天大教师的师德风范,出版了专著《天大风骨——十八罗汉纪实》,依据“北洋之光”、革命先驱张太雷的革命生平打造张太雷精神情景教学基地,结合专业特色打造“大先生”系列舞台剧,协同推进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美育育人与新时代天大文化涵养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天大力量”。

解雯超/文 于福旺/图

“红旅”现场教学走进天开园

本报讯 (记者 赵晖) 6月9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在天津举行。一大早,部分大学生代表来到天津的创业热土天开高教科创园实地参观调研,共上一堂“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现场实践课。

师生们来到科技成果体验厅,了解到“五位一体”的天开园创新创业生态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切实感受天开园的环境生态,进一步明晰其整体规划与建设情况。

“天开园旨在探索‘学科+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畅通高校与产业园区‘握手’通道,最终把更多科研成果、创新技术变成产品,进而实现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和产业需要的人才。”伴随着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一个科教兴市的天津在来自全国的大学生面前徐徐展现。

在综合服务中心,信息服务、投资咨询、知识产权等12个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可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这里有《天开高教科创园‘一站式’服务事项清单》,让企业办事不出园区;还有首席服务官制度,为园区科创企业和师生提供现场服务、上门服务,全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天津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赵玮川介绍说,天开园内不仅构建了创新发展要素集聚的物理空间,也建立起高校、政府、产业、金融等常态化的“握手通道”。

“这次‘红旅’活动现场实践课开到天开园,就是想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科创魅力。”带队老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尚洁以天大为例介绍说,天大知名校友发起设立了北洋海棠创投基金,用资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了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目前已有多个校友项目落户天津,并迅速成长为业内明星企业。

“天开园浓厚的科技感与创业氛围令人震撼,未来,我们要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中绽放青春。”“我也想毕业后到天开园去,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天开园实现我的创业梦想!”许多同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师生代表参观“智慧零碳”码头

本报讯 (记者 张华) 6月9日,来自江苏、湖南、山东等地的师生代表们来到了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开展“牢记总书记嘱托·勇攀制造业高峰”主题实践。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工作指示的典型代表,其“智慧零碳”码头是天津港集团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以全新模式引领世界港口智能化升级和低碳发展的中国范例。

该码头有风力发电机和分布式光伏板,所有作业设备全部使用电能,实现了绿电100%自发自用、自给自足,其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该码头5G全网互联,结合“大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等技术,打造了云网一体的“1+3+6+N”物联网平台,将“智能化”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形成了“智慧零碳”的全物联网新形态。

活动期间,师生们观看了天津港智能化码头的宣传片,在观景平台参观了“智慧零碳”码头。代表们深入了解了天津港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深度应用和高度融合方面取得的各项进展。

(学生编辑 刘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