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穆罕,是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商务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此刻能代表我的同学们站在毕业典礼的讲台上,我感到非常荣幸、心潮澎湃!
我来自土库曼斯坦。那是一个位于中亚、历史悠久的美丽国家。两千年前,丝绸之路将我的祖国与中国紧密相连,开启了文明交流、世代友好的篇章;两千年后的今天,我沿着“一带一路”来到中国,在这里求学求知、提升自我,与天大结缘——对我来说,这就是“天大的缘分”。
回首大学四年,我想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感谢”: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四年来对我们的培养,课堂上老师们专业负责的讲授让我们领略了严谨治学的校风,生活中辅导员亦师亦友的关心照顾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的温度,在甘肃宕昌、在常州张太雷纪念馆,学校、学院组织的“读懂中国”“感知中国”“知行中国”的活动也让我们眼界大开,时刻感受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和脉动。
我想说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担当”。四年来,我参加过很多比赛,获得过一些奖项,比如天津大学优秀外国留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视频大赛获奖者;而我认为最珍贵的一项荣誉,是天津大学志愿服务荣誉证书——疫情防控期间,我主动报名,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我还发挥自己土库曼斯坦国家级格斗冠军的特长,与同学们相约体育场,传授拳击技能,带大家一起锻炼身体;校园战疫的三年,我始终站在天大校园,和无数中外师生一起服务奉献、砥砺前行,这段经历也会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想说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展望”。每年寒暑假的实习期间,我都会去应聘与中亚国家有关的石油石化、仪器仪表外贸公司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我一直在准备着,准备在中国与我的祖国乃至中亚各国相互交流、携手发展的大浪潮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特别喜欢一首中国的现代诗,就是咱们校友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四年来,这首诗也成为了我在校园内外展示中文、表演才艺的“保留节目”。此刻我想说,天津大学就是我心目中神圣的“康桥”,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成为一座桥,一座在“一带一路”上促进文化交流、不断为人类文明共同体贡献力量的桥梁。
最后,我想朗诵一段自己改编的《再别康桥》送给大家:
不舍的毕业了/正如我慕名而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天大的云彩。
青年湖畔的金柳/汇聚着年轻的梦想/师生们奋斗的身影/让我回味而难忘。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花堤蔼蔼中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巍巍学府里放歌。
而我不会忘却,这里是我可爱的母校;无论天涯何处,天大就是我的康桥!
谢谢大家!
(编辑:赵晖 张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