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聚力同心踔厉奋进,以新的优异成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023-09-06       

本站讯(记者 焦德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天津大学党委在中央第55指导组悉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开展各项工作,带领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紧紧锚定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各项工作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理论学习在“真”上发力。

“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涵养家国情怀,有拳拳爱国之心,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为党为国做出贡献。”在主题教育专题报告会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天津大学智能电网团队走上讲台,从白发苍苍的老院士到风华正茂的中青年教授,他们结合自己的科研教学经历向师生讲述奋斗故事,讲述如何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共上难忘的“沉浸式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只有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这样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天津大学党委坚持学深悟透,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理解更加深刻,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更加坚定。全校党员、干部围绕5个学习专题48项学习内容,依托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专题读书班、辅导报告、专题党课等载体,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学、联学互学、领学共学、专家导学等多种形式,学思践悟、细照笃行。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认识把握,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务实举措。学校党委自觉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找准学校工作定位,从教育自身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发展规律来研究思考、谋划部署,围绕“教育强国,天大何为”召开党委全委会,研究通过《天津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的若干措施》,从10个方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将理论学习与宣传阐释相结合,设立“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宣传阐释项目,专家学者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及《中国高等教育》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师生理论宣讲团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广泛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主题教育,全校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重大政治成果、最宝贵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政治能力进一步提高。

调查研究在“实”上发力。

提案大赛搞起来、教代会午餐会座谈会开起来、实地走访和电话调研热起来——一起收集“金点子”!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天津大学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和履职本领。

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刻舟求剑,也不能照抄照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扎根学校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一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在主题教育中,全校党员、干部学好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聚焦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8个选题方向,深入教学科研一线,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思路举措上取得新共识、新成果。学校还加强工作统筹, 校院两级“同题共研”、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对调研中的关联内容整合安排、重复内容合并组织,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调研题目细化问题80个,提出工作措施97条;中层领导干部通过调研梳理问题888个,提出工作措施961条,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通过主题教育,全校党员、干部树牢了“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一切服务师生”的理念,进一步摸清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家底,找准了制约学校改革创新的病根,增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师生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使调查研究的过程真正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师生感情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推动发展在“效”上发力。

新学期伊始,天津大学的中青年教师们就踏上了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的征途。经过层层选拔、激烈角逐,天津大学在本届比赛中再度斩获佳绩,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天津大学着力推动发展,有力提振了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精气神。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命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指出,“要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主题教育中,学校党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把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和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使命责任,召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晰思路,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学校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高质量发展结下累累硕果。学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入推进“师友导师”计划,通过研判未来卓越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金师、金课、金教材”行动方案;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成为“101计划”、“国优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承办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批3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获评27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教师队伍评价改革、辅导员人才计划岗位评聘、管理队伍宽带薪酬改革、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改革,“人才十条”逐步落实落地;服务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有组织的科研,加快集成攻关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学科交叉中心,在丙烷催化脱氢制备丙烯的低碳新工艺、脑机接口系统等方面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主动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实施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52个成果转化项目顺利入驻天开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建立师生党支部互融共建机制,推动党建和事业发展“一融双高”,学校党委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完善“我为师生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学生宿舍环境改造提升、充电桩增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食堂供餐时间延长、幼儿园暑期班开设等一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解决。通过主题教育,全校党员、干部更加增强了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决心和勇气。

检视整改在“深”上发力。

校园道路更加平整、灯光布局更加科学,校内分批次增加了充电点位,食堂根据师生需要优化了供餐时间,幼儿园为青年教师解决了暑期后顾之忧……通过主题教育,全校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真刀真枪解决了一批办学治校难题、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攻克了一些顽瘴痼疾,全校上下呈现出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学校党委坚持真改实改,标本兼治破除了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全校党员、干部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在破解难题上见真章、求实效。紧紧围绕6个方面突出问题和中央指导组反馈的14个重点问题,综合用好多种渠道,形成问题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聚焦本科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不够有力、科研成果转化氛围还不够浓、教师评价重科研轻教学、双校区公用资源配置优化与使用效率提升、双校区校园环境整治完善等5个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学校党委对整改整治问题逐一过筛,对中央指导组反馈问题逐一研究、对专项整治方案逐一把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师生不满意不罢休。5个校级专项整治项目、38个校级整改问题、356个院级整改问题均已全部完成。

主题教育以来,天津大学党委注重建章立制,形成了一批抓源治本的制度机制,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以制度建设的成效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学校层面共制定修订各类制度规范34项,用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补短板、堵漏洞、固根本、利长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聚焦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师生党支部互融共建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学生党建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关于做好中层干部离任工作交接的规定》《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试行)》等。针对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异地研究院监管缺失的问题,修订《省部级科研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异地研究院人员聘用办法(试行)》。针对资源配置效能低下的问题,制定《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学院(部)公用房屋管理办法》《经营服务用房管理办法》等。

新学期伊始,学校党委和各院系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指导组全程参加了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材料学院、化工学院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会上,同志们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细致盘点问题,准确提出整改措施……“更加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从战略高度把握学校的使命任务,更加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更加自觉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是主题教育为天津大学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指出,“我们师生认识到,中国特色更体现在中国大学的职责在于承担更多为国为民的责任,在于要时刻心怀‘国之大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办学实践中;聚焦教育强国,坚实扛起新时代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巩固教育成果,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以高质量的‘天大作为’向党和国家、向广大师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编辑 焦德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