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合作办公室供稿 摄影于福旺、郭程)12月12日,天津大学与青海民族大学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大学召开。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出席座谈会。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宏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宋磊,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黄世和,青海民族大学校长马维胜,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卓玛、尧命发,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等参加座谈。会议由杨贤金主持。

杨贤金向远道而来的青海省、青海民族大学同仁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天津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双方紧紧围绕对口支援协议和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动重点任务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表示,双方要继续提高政治站位,站在中华民族共同富裕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着眼大势大局统筹谋划对口支援工作,要继续强化工作举措,在学生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博士学位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等方面出硬招、出新招,要继续紧盯“四地”建设,抓住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重要契机,联合青海民大、盐湖集团加强产学研合作,深耕盐湖化工领域技术攻关,促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两校合作提质增效。
杨志文对天津大学长期以来支持青海省及青海民族大学发展表示感谢。他表示,天津大学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形成了坚持高位推动、坚持多级互动、坚持强基固本、坚持交融共建的经验做法,双方十多年来的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这体现了天津大学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赤诚奉献的家国情怀。青海民族大学要学习天津大学百余年来形成的办学治校经验,并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他表示,青海省委省政府将继续支持青海民族大学的各项工作,支持与天津大学开展的深度合作。他希望,双方继续坚持精准谋划、高效推进,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合作共赢,紧密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产业“四地”建设,发挥多方优势共同助力青海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和典型样板,为深化教育援青成效、办好新时代青海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马维胜介绍了对口支援工作整体情况和取得的可喜成绩,详细讲述了天津大学挂职干部教师在援青期间的感人故事和工作成果。王天友介绍了天津大学事业发展情况,从完善机制、立德树人、培育特色、选派干部等方面介绍了对口支援工作进展情况。在座谈交流环节,黄世和表示,两校的对口支援工作逐步走深走实,希望两校继续深化合作、抓好落实,推动双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宋磊表示,天津大学在教育援青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青海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两校的支援合作工作提档升级。

来访期间,杨志文一行调研参观了化工学院、智算学部和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
天津大学党办校办、发规处、科研院、合作办、自动化学院、智算学部、化工学院、经管学部、法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冯研院,青海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九处、青海省教育厅高教处、青海民族大学党办校办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编辑 焦德芳 郭东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