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张世轶:在新征程中深化中国大学精神研究

      2024-03-12       

本站讯(作者 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研究馆员,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所长张世轶)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提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面对全球化的新态势,文化传承任务的提出,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提供了科学的指引。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将其历史、价值观、艺术、知识和习俗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大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和传承的中心。天津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其建筑、博物馆、剧院、图书馆和历史遗迹等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基础。这些建筑和场所不仅保存着过去的记忆,也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承的平台,可以直观地使人感受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从而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讲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在现代都市建设发展建设规模日益磅礴的今天,更要对城市历史文化精神做出全面深入的回溯与探究。

天津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城市精神,其文化特色之一就在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汇中形成的当时中国先进的教育力量。在天津孕育并实现了以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模式的最先突破,由此北洋大学最早构筑了中国现代大学道路选择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资源——兴学强国的使命与精神,以及此后历久弥新的中国大学文化精神,同时也形成了天津城市文化与中国大学强国的使命相互滋养、休戚共生的形态,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共享发展的互动反应模式,成为国内大学与城市发展互动联系的经典案例。

北洋大学作为中国最早现代大学,自觉开启的中国大学“兴学强国”的使命与精神,是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学人的文化精神选择,是天津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而北洋大学堂的诞生则体现出对中西文化交流下的家国情怀实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化。自古以来,“先天下之忧而忧”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情怀,感染、鼓舞、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我们中国人内心所赓续的深厚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时今日,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内生动力。

今日之中国大学更是如此。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高地和学术研究的殿堂,汇聚了众多学者和专家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挖掘人类文化的深层价值,大学通过传授知识的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为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是中国大学不断践行“兴学强国”初心之所在。

如何在新征程去利用好这样的重要思想资源,去深化中国大学精神的研究呢?研究好阐释好中国大学精神,是学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要求所在,也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弘扬中国大学精神,不仅要在理论研究上做出阐释,更要以此为核心,回答好大学精神实践、历史与发展的内涵与主题。

研究中国大学精神,就要做真问题,不避其锋芒,真切回应大学精神。要坚持在事上有恒心,敢于在人上下功夫,深化对先驱人物的研究。“人物”是理解历史的重要密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真切的故事,才是历史最好的注脚,只有通过人和人物中心来研究历史,否则无法接触到历史的主要中心。前辈学人在大学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精神对新时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新征程,对弘扬中国大学文化,深化中国大学精神研究实践,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大学不仅要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为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创办正是要在文化传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培养具有文化理想和家国情怀,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熟悉中国之治又有世界眼光,能够扎根中国大地,坚定中国立场,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的卓越人才做出积极的探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和大学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它们不仅是本土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坚守中国大学初心,能够让我们在奋斗路上,得以实现总有一种力量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情怀让我们感动,令源源不断的内生之力如光如炬,照亮大学本心,开拓未来前路。

情怀不是空洞的,背后是责任。责任不是轻浮的,需要有所作为。而作为不是虚无的,需要实绩来验证。中国大学的基因与血脉里,从来不缺席坚定的决心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的大学得以一次次战胜困难,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传承中国大学文化精神,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立足文化表达,扎实做好研究的组织工作和学术平台建设,加强有组织的研究,为促进学术研究交流合作打造更多机会和平台,服务于大学文化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培养新一代的文化继承者,以此实现资政育人、立德树人,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编辑 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