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让思政金课为立德树人“助跑”

      2024-03-19       

(记者武少民 焦德芳)

——如何把“思政第一课”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

——如何让大学生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如何真正让伟大创新理论在青年人中入脑入心?

新学期伊始,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五周年前夕,天津大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备课会,八位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青年教师依次走上讲台,每人“说课试讲十分钟”,迎接一众全国思政名师指导、全校师生代表侧耳旁听的“开学第一考”。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主阵地、主渠道。”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说,“近年来,我们致力于通过一系列课程组织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打磨出天津大学思政课的金字招牌。”

课上课下“一股绳”,让学生“真正明白”

“天津大学持续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是这场备课会的主持人,她的开场白就像给青年老师们的“发令枪”——“我们搞这场开放式备课会的目标,就是要研究如何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感染力,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青年教师刘博首先开场,他从岳麓书院一块牌匾出发,以热点节目《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通过跨越千年的对话,让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鲜活起来:“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当下大热短剧、春晚好评节目、网络热点话题......老师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把“大部头”变薄,把“大道理”讲透,以理论知识为媒介和学生们畅谈交心。

如何让学生们对思政课“走心”,做到“真正明白”?天津大学还把思政课堂和学生生活连接起来——从2017年开始,天津大学实施思政课程“授课小组制”改革,以本科三年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试点,相继点燃协同育人的“三把火”:协同专业教师和学工两支队伍;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开展以“思政课探究性课题+X”为主题的课后研讨;协同理论和实践两个育人环节,以社会实践和学生宿舍“书院制”为依托,推动思政课协同联动。授课小组工作包括3个环节:课前环节,收集学生对概论课的问题与期待并进行分类汇总;课上环节,辅导员协助任课教师把课讲得更加贴近学生;课后环节是重中之重,授课小组根据近期国内外热点时事和重大理论问题,结合各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主题研讨。

“这样就把思政专业教师和学工两支队伍协同起来,取长补短,使思政专业教师更了解学生,也提升了学工队伍的理论水平。”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宇说,两支思政队伍的协同,让课上课下的思政育人工作拧成了一股绳。

天边事变身边事,“科技范”活化理论的思想边界

“要把科学的理论通俗化、具体的问题理论化、深奥的哲理通俗化。”会间休息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鹤给年轻的老师们加油打气,“坚持用身边的人和事讲思政课,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动力,将生硬的理论学习转变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学习。”

下半场,老师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将宏大的“天边事”转化成学生爱听的“身边事”,让师生和专家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刘娜老师将新形式、新技术带进课堂——她打开电脑屏幕,将自己牵头的天津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策划的关于“灰天鹅”和“黑犀牛”事件的一个个小视频进行了精彩解读,让师生从多方面看到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更加错综复杂的挑战,思考新时代下该如何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让新技术给思政金课“加把劲”是天津大学立德树人的一大亮色:在天津大学的思政课堂上,学生佩戴VR眼镜就能“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学习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体验教学有机融合,启发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院王磊老师介绍道,他们拥有一套自主研发的“思政VR”教学产品,包含VR眼镜、云资源、全景相机等,构建起“红色场馆我来学”“红色场馆我来讲”“红色场馆我来建”三位一体的VR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虚拟仿真教学高成本、难覆盖的问题,让手机变教具,让学生对思政课更感兴趣。”王磊说。

近年来,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虚拟仿真教学研究,陆续举办了“建党百年铭初心 红色场馆我来讲”“红色场馆我来讲 精神谱系照我心”“致敬英烈 传承精神”等系列活动,让新技术为思政教育赋能,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苦练多年还需名家一点,建强队伍打磨“金课招牌”

“后生可畏,很高兴看到年轻教师的成长!”

“你们基本上都做到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爱听。”

“还是要再研究再思考:我们要抓住哪些根本、核心的东西。”

“大家要想想,学生离开课堂后能不能真正接受新思想里面体现出的价值观?”

——点评环节,思政名师和理论专家们言语中不无欣慰和赞许,更多是对年轻教师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的期待。

“我们讲理论其实就是回答问题,既要讲故事,也要讲道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也是今天这场开放式备课会的“召集人”,在他看来,这堂开放式备课磨炼了学院年轻教师的队伍,也“磨”出了真理的味道。在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被青年教师和学生们亲切地称为“颜爷爷”。颜晓峰教授自担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以来,以身示范,带领学院一批青年教师在马理论研究和思政课授课水平上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思政教师本领提升和成长扶持计划。如通过实施思政班主任制度、暑期集中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实践锻炼;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增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型高级职称”系列;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奖励绩效办法,严格思想政治表现与师德师风考核等,努力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还引育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教师,遴选了优秀党政干部和辅导员转岗担任思政课教师。现在,学院45岁以下教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9%。学校还实施了思政课特聘教授制度,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思政课特聘教授,为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力补充。如今,这支思政教师队伍不仅承担了天津大学数万名青年学生的思政课教学,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和讲师团,迄今已在校内外开展理论宣讲近200场,受众超10万人。

“思政金课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以今天‘磨课’为契机,举一纲而万目张,讲道理讲出学理来,讲故事讲出情感来。”颜晓峰说,“我们的目标,是把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全国思政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地,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大学生中更好入脑入心,将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国力量传递给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

人民日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371822/7205196

(编辑 赵晖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