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3月25日,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一行前往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开展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联学活动,学工部党支部、校团委党支部、地震大装置建设办党支部相关教师党员、建筑学院师生代表、来DO辅导员工作室成员、“万家灯火”学生社会实践队参与活动。
![](/__local/9/31/24/B7618E80F41EF9A30B4391E4931_27BA75E5_B79FB.png)
![](/__local/A/D4/90/6B2D2C91E7D1B7F3A68750389BE_5C7D5809_B7576.png)
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首先介绍了第六埠村的基本情况、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和相关经验做法。西青区辛口镇党委副书记王海涛介绍了“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式研学教育产业、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情况,邀请天津大学广大师生为第六埠村、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更多贡献。
![](/__local/B/FC/00/6C0CAD31B4F76232B02FB301FE1_30C49A30_A88F5.png)
![](/__local/8/67/F0/9B8F8E949FBED97180311AB5FCC_4283C82F_BCF31.png)
![](/__local/4/B4/7C/7A87E0AF27BA4D77B1468C61CC5_4DBC9168_D383D.png)
建筑学院副教授吴静子展示了“万家灯火”实践队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成果,结合政策背景介绍了面向第六埠村在党学共建、团学交流、学产学研、创客共享、美育共建、学产学研结合等方面乡村振兴学生实践的工作思路。
![](/__local/B/15/15/7FB0769E78BE542025064D7D1D6_559F6797_BD6C8.png)
天津大学辅导员“来DO”工作室主持人、建筑学院学工办主任赵乾琨介绍了天津大学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育人、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方案,提出将依托文化体验、生活技能培训、文创手工设计、科技宣传等形式,让学生在劳动中发现更广阔的天地,构建劳动育人“大格局”。
![](/__local/B/7C/D5/989543AF94C5F97DBA9FF15AD9E_5B525587_CD2FB.png)
![](/__local/7/EB/F1/15602580BD73AB69961890438FF_02C2D531_C2242.png)
会上,天津大学首席辅导员冯翠玲、校团委书记李一昂、学工部副部长李京霖、建筑学院副院长曾鹏分别为“天津大学乡村振兴学生实践基地”、“天津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学工部部长、学工部第一党支部书记赵欣代表支部与第六埠村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
![](/__local/C/A6/D7/6FEF829ACB63EF30B905068C3CC_098B8663_B14BA.png)
![](/__local/5/FE/56/CE3FE2D3F62261FC063BD482806_D10639F1_BD8CD.png)
韩庆华指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对天津大学正在建设的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及乡村振兴、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强调,要进一步聚焦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落实。本次学校实践基地挂牌,更是学校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和乡村振兴学生实践的重要契机,要鼓励和帮助广大天大学子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做敢为又善作善成,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谱写青春之歌。
座谈结束后,各支部党员还观看了第六埠村乡村建设宣传片,参观了第六埠村“乡村振兴馆”和研学实践项目。
![](/__local/C/3D/AA/0AD5E2834FBF43BB5FE36672617_6B247E20_183942.png)
![](/__local/E/A9/27/3C0B1F116A3732D1F58A6A28454_BE0B2AD5_123C9D.png)
![](/__local/B/10/D4/0C51CA57E5C9235B12AA594A0D4_87C212A8_122D0D.png)
![](/__local/3/05/36/8592050F67360881EBBEABF0BB9_8CBA5828_10BE44.png)
(编辑 焦德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