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在全国学校美育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4-06-17       

本站讯(校团委供稿)6月13日,全国学校美育工作推进会在襄阳召开,总结交流各地各校典型经验做法,对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致辞,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崔保师主持会议。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全国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尹爱青作交流发言。

会议指出,美育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美育力量。要抓住深化美育教学改革这一“主渠道”,着力打造艺术课程、活力课堂;抓住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这个“关键点”,提升教师全员的美育素养;抓住普及艺术实践活动这个“放大器”,精心打造品牌项目;抓住优化评价机制这个“牛鼻子”, 引领美育更加科学发展;抓住营造校园文化这个“重大支撑”,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空间;抓住系统推进这个“最大优势”,共同谱写好美育新篇章。

我校党委副书记韩庆华以“坚持以美育人 培养一流人才”为题,介绍学校美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一是深化美育教育改革,开足上好美育课程。近年来,学校以“培养会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为育人理念,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互融互通的课程体系。做好美育课程供给,本学年开设“艺术与美学”类课程138门,课程数量和种类持续丰富。开设《中国书法学》《京剧与中国文化》等精品课程,突出中国特色,坚定文化自信。将美育实践教育纳入“第一课堂”,开设门类齐全的艺术实践课30余门,每年覆盖学生近1000人,开课超过5000学时,《声乐演唱》《民族乐器演奏》等实践课程广受学生欢迎。二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加强美育阵地建设,将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等文化高地打造成开放性、综合性的美育平台,形成艺术展览、文化交流、藏品研究、阅览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审美教育大课堂”。创作演出时代佳作,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创作出《飘扬吧,党旗》《我悄悄地告诉祖国》等一批主旋律作品;弘扬科学家精神,原创话剧《侯德榜》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已在全国巡演近30场。原创《大学》《第一交响曲》等交响合唱作品,让优秀的艺术作品浸润学生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杨柳青年画”项目获批首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京剧、越剧、古琴等传统文化社团,邀请传统文化项目入校专场演出,让师生走进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三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好“北洋艺术团”,形成“6+2+2+1”模式,现有学生团员1800余人。开展常态化展演,坚持27年举办周末音乐会,每年开展近百场,累计60余万人次受益,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欣赏高水平艺术演出。与天津大剧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实施“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学生有机会登上大舞台参与重大演出,例如今年元旦前学生在天津大剧院演出专场新年音乐会、4月亮相世界内燃机大会。优化校园人文生态,学校春有海棠季,秋有红叶季,以诗歌音乐会等方式,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建设艺术类学生社团30个,I唱音乐社、新竹书画社等一批精品社团活跃在校园,海棠音乐节、美育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促进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 刘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