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2024届新工科项目式教学成果展开幕

      2024-07-03       

本站讯(新工科教育中心办公室)6月28日下午,“启智创新 逐梦远航——2024届新工科项目式教学成果展”在求实会堂开幕,“碳中和小车”“新型移动抓取一体式多足探查机器人”“智慧城市绿色净水技术-园林生物质高效净水活性炭”“‘官鹅卡卡’风琴折页打卡册”……来自18个学院(部)的76个项目亮相现场,带领师生走进“新工科”的世界。

图片1.png

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副校长马新宾、教务处处长何芳、后勤基建部党委书记汪菲共同点亮启动球,并宣布成果展开幕,研究生院、校团委、学工部等机关部处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图片2.png

近年来,天津大学坚持“与未来合作”,重构了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持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以“新的工科专业”和“工科的新要求”为着力点,多学院合作搭建起跨学院、多学科、开放办学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工程教育组织模式创新变革,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设计,将项目式教学贯穿新工科教育始终。整个课程体系由项目与课程为单位,以“三类五种项目”为主链形成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更加强调“学以致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领域培养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卡脖子”难题的高素质、高层次、交叉复合型工程人才。本次项目式教学成果展中主要展出了“三类五种项目”中的课程项目、课程组项目、本科生自主科研项目和新工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出的学生作品。

图片3.png

图片4.png

在展览中一个个可以利用自身产生的再生能源进行夏季供冷“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专为储能专业大一学生量身定制的项目式课程“储能创客A”产出的作品—“风光互补碳中和小屋”。这门课不同于传统课程,四五名学生一组,他们需要通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完成从供能、储能再到用能的系统搭建,即使拧螺丝、接水管这些动手的基础工作也需要去自己学习实践。学生有时还必须利用课下的时间自学相关知识,跑到教室里继续摆弄“小屋”,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5.png

像“储能创客A”这样的课程,在天津大学的“项目式课程库”中有百余门,在本次成果展遴选出了27个代表性学生作品参展。“这种项目式课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设计思维、锻炼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讨论和合作。”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新工科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夏淑倩表示,实施项目制教学,是天津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的特色之一。

图片6.png

2021年开始谢辉教授探索实践的首个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海陆空智能无人系统安全巡查平台,掀起了一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改革,形成了新工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的“样板间”。经过4年滚动建设,项目打破毕业设计项目的界限,实现了“双创、互联网+、毕业设计”有机融合,组成一个跨学院、跨专业、多年级梯度式团队,拓宽学生参与度、深挖项目深度、增强项目连续性,持续引领新工科建设。项目聚焦当前产业发展,与中汽智联、中国联通、大疆、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实施项目,实现企业导师一对一指导学生课题。

从试点到探索,到工科学院全覆盖,天津大学扎实推进新工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师生参加,项目聚焦产业发展,让学生触摸当前前沿领域选题,扩宽学生多学科视野,切实提升其工程创新能力。

图片7.png

项目式课程学生作品:消防机器人—产教研融汇新工科创新实践项目式设计

图片8.png

自主科研项目作品:新型移动抓取一体式多足探查机器人

项目式教学成果展惊喜多多,让人大饱眼福。有来自校园实际问题“真题真做”的智慧校园项目,智慧热网——网联智控供热系统构建及运行维护,实现人工智能与热力系统深度融合,助力校园供热节能提效、降低运行泄漏。

图片9.png

智慧热网——网联智控供热系统构建及运行维护

刚柔混联操作机器人融合了机械设计、并联机构、连续体机器人、机器人运动学、伺服控制等多学科知识。柔性臂搭载IMU姿态传感器模块,末端配备夹爪,可以灵活地适应多种工作场景。

图片10.png

项目式课程学生作品:刚柔混联操作机器人

可感知城市理念通过手持电子设备、感应器和GPS终端等设备感应人们的活动和行为数据,让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自身的空间、形态和功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可感。互动装置空间具有可变性和多样性,实现城市公共空间互动可感的优良途径。

图片11.png

毕业设计项目:可感知城市

在项目式教学成果展同期举行了2024届新工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结表彰会。部分项目组教师代表做结项汇报,学生代表分享了参与项目的研究进展。

图片12.png

为表彰在新工科毕设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经过各项目组的评审和推荐,确定了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优秀论文奖获者80人。教务处处长何芳宣读了2024届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优秀论文奖获者名单,并对获奖同学致以热烈的祝贺。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新宾表示,天津大学站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上,以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回应党和国家的要求,以新工科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一是在交叉融合上要有“新举措”。要对现有工科专业全要素、智能化改造升级,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也要鼓励高水平教师走在新工科课程改革的最前排,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二是在产教融合上要有“新途径”。要培养“既会教又会做”的“双师型”教师,也要积极建设“既有企业工程师,又有高校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三是在科教融汇中要有“新动能”。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解题转向发现和提出问题、从模仿转向创新,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发展的“天花板”。

(编辑 刘晓艳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