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研究生毕业典礼】校友代表张来勇:在突破中积淀人生厚度

      2024-07-05       



尊敬的杨书记、金校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母校给我这份荣耀!代表校友,在这个神圣而庄严的毕业典礼上致辞。首先,向顺利完成学业的所有师弟师妹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母校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叫张来勇,1981年与花堤蔼蔼,北运滔滔的天大结缘,在化工系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1988年毕业后进入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工作,目前任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参加工作36年来,秉持着校歌里“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的信念,和对校训“实事求是”的坚持,有奋斗、也有成长。正如刚才巩校长介绍的,我在大型乙烯、大型化肥、及煤化工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和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母校和老师所给予的教育和教诲是分不开的!我今天可以荣幸的站在这里致辞,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准备这篇发言稿时,我在想,校友致辞到底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是像化学中的催化——校友们大概率没有像老师、辅导员那样参与、见证过大家的成长,但是却可能因为特殊的机理带给大家一点点启发;或是像冶金领域的淬火——为大家点燃离校前最后一次提升刚性、硬度或者韧性的火种。我很珍惜这特殊而又短暂的相聚,准备了3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能为大家将来的精彩人生有所增益。

第一个故事关于择业。就像36年前我完全不知道今天会在这里致辞一样,很少有人能在事业的起点就获得“剧透”,大多数都必须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职业生涯初期。那么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事业作为终其一生的追求呢?

研究生毕业时,我可以选择留校任教,但当时更想去企业或设计单位等实践性单位工作。我本科入学报到时,36号宿舍楼下的迎新词为“欢迎你, 未来的工程师”,我想该去当个工程师。上世纪80年代,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大量引进国外技术的时代。我国乙烯技术研发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仅在万吨级规模的小型装置上做一些技术改造,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国产化始终没有突破,这在当时是我国石化人的一块“心病”。1990年,我作为第一批联合培养工作人员到意大利一家工程公司工作。在为期一年半的时间里,作为工艺工程师参加了两套聚烯烃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的国际先进的工作方式和设计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但同时也让我受到强烈的震撼,那种差距是巨大的,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降维打击。身处异国他乡,才真正体会到老一辈留洋科学家、工程师的心情和干劲!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心将个人的进步与祖国的发展需要深度融合,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个人正确择业的重要标准。

幸运的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大力提倡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2007年,时为公司总工程师,我先后主持了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百万吨级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关键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等科技攻关工作,历经5年多攻关,于2012年在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中成功应用,终于使我国成为美德法后世界上第4个掌握大型乙烯成套技术的国家,解决了大型乙烯技术从“0到1”的问题;从2021年8月先后投产的长庆、塔里木两个乙烷制乙烯国家示范工程,再到2023年2月150万吨/年超大型多种原料制乙烯成套技术在世界级石化基地-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成功开车,我们又解决了裂解原料的轻质化和多元化问题,完成了由“有”到“优”的2.0版飞跃。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也有幸主持和建设了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为我国煤制油技术创新和建成投产做出了自己一点贡献。这个项目先后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项目现场时,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同年12月项目产出合格油品时,总书记又发贺信,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成果!目前,我和团队成员们继续响应国家需要,开展绿色减碳、化工新材料技术的开发工作。

第二个故事关于敬业。有一次,我在项目现场指导装置开车工作,一位工人师傅对我说,很羡慕你们这些做工程师的,一生中能经历好多次大装置开车,而对我们一线工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机会,并要终生守护一套装置。这位工人的话简单、质朴,看似平常,但他眼神里饱含对工程师的羡慕,也充满了对新装置开车的幸福。那一刻,他让我把冰冷的图纸与一群化工人热切的梦链接起来,让我把自己的工作与千千万万从业者的艰辛链接起来,让我把更高标准的职业操守与做人的执着链接起来,让我时时怀着‘上报国家、无愧人民’的敬畏之心来开展工作。在这种强烈的情绪驱动下,我们绷紧一根弦,既盯着技术高精尖,也努力做到广适新,即经济上有效益能推广、工程上适用多工况、技术上满足新趋势。

“若将岁月开成花,人生何处不芳华。”同学们,人这一辈子很短,我们至少应该有一次,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尽全力。穿越时间的维度,标定好人生的目标,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在悄然中积蓄力量,在坚守中实现自我,在突破中积淀人生厚度。

第三个故事关于乐业。前不久,我的一位酷爱养花的年轻同事在群里分享了这么一个思考,她最近读了一本植物类书籍,里面讲到豆科植物的根瘤菌需要通过氮的氧化反应才能打开氮键固定氮元素,然后联想到我们的乙烷制乙烯技术,如果不用高温热裂解,利用反应活化能更低的氧化反应,也能形成乙烯。这位年轻人在群里调侃自己的思考是“班门弄斧”,是“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但在我看来,这正是业余爱好的快乐带给个人生活、事业的高级情绪价值,也是科技工作中“灵感”的重要来源。

我们这代人接受的是“干一行、爱一行”,受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可能没有你们这代人拥有的多维度兴趣和丰富的个人爱好。在我的同事中,有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和你们一样,知识体系新、工作理念新、业余爱好新,有的爱好比较传统——读书、户外、唱歌,有的“复古”——养多肉、篆刻、书法,还有的乐于极限运动,有的精通乐理,周末会去公园“吹拉弹唱”,我很是羡慕。因为他们培养了一种专业以外的爱好,这样的爱好一方面是个人精神上的“自留地”,另一方面也推动大家更多的与社会交往,去建立一种更为成熟稳定的处世方式,也能更多培养对规矩和边界的敏感。当然,这些兴趣爱好也是能让平庸的日子闪闪发亮的,真诚地希望大家都能拥有点亮平凡生活的各种技能。

同学们,怀揣希望、肩负压力的你们即将奔向人生的新篇章,也许会有片刻慌乱,可能还要面对彷徨,但不要急、慢慢来。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天大学子立志做天大的事,祝愿毕业生们前途顺遂。明年母校将迈入130周年,祝愿母校积历史之厚韵,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谢谢大家!

(编辑 刘延俊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