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王辉 摄影/温洋、张朝)春回大地,暖意渐浓,3月22日至23日,由天津市教委主办的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王辉老师作为负责人,由机械工程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管理与经济学部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带领经过校预赛选拔出的32支队伍参加天津市选拔赛,经过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在全市261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创历史佳绩。


本届赛事以“交叉融合工程创新育新质,立德树人强国建设勇担当”为主题,设有新能源车(温差电动车、太阳能电动车)、“智能+”(智能物流搬运、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智能救援)、虚拟仿真(工程场景数字化、企业运营仿真)三大赛道共7个赛项,天津市17所高校、941名学生参加比赛,参赛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大赛的举办不仅检验“新工科”建设的成果,更契合了当前社会对绿色能源、智能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比赛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学科交叉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管理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非常重视承担的这项赛事,针对赛项内容变化,组成多个学院教师指导团队,早在2024年9月就积极发动学生,校赛时有361名学生报名,组成95支参赛队。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寒假期间,放弃假期主动留下来在学校学习,参赛选手在老师指导下提高设计与制造技能。如温差电动车赛项中,学生在车辆设计中需要解决如何兼顾燃料高效利用与环保性问题,同时需要将乙醇燃料与微型温差发电模块结合,实现能源多级利用;太阳能电动车赛项中,学生需要合理解决太阳能高效采集与输出、电动车沿规定轨迹实现方法等难题,从而实现赛车竞速与精确轨迹控制性最优的目标,制作出综合性能优越的车辆;智能物流搬运赛项中,学生学习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解决目标物识别与导航,系统搭建与优化问题,实现在模拟仓库场景中进行机器人货物识别、抓取与运输任务......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拼搏,选出了32支参赛队。




目前师生正在积极总结经验,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进一步优化作品性能,争取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校一百三十年校庆献礼。
(编辑 焦德芳 梅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