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刘国柱 董严斌)
前言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山河破碎,国势颓危。甲午一役,惊醒了沉睡的旧梦;庚子烽火,灼痛了求存的身躯。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群怀抱“实业救国”理想的开明之士,以笔为犁,以书为种,在津门之地辟出一片科教兴邦的沃土。1895年,当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的匾额高悬于梁家园时,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大学的诞生地,更是一簇点燃工业文明的火种。
从深奥金石学的研习到定量分析的实验,从硝烟中复校的坚韧到工业化学课程的破茧,三十年间,北洋人以化学为经纬,编织出一幅科教图强的长卷。克赖德的格物之器,傅乐尔的工业讲义,顾元礼的试验笔记……每一页泛黄的教案,每一台斑驳的天平,皆是民族工业觉醒的刻度。这座学堂的实验室里,沸腾的不只是烧杯中的溶液,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向现代转型的炽热渴望。
今日回望,这段历程已不仅是学科草创的纪年,更是一部近代中国在屈辱中奋起、于困顿中求索的缩影。北洋化工之根,深扎于救亡图存的血脉;天大化工之林,繁茂于科教报国的薪火。让我们循着历史的纹路,触摸那段以实学铸实业、以化学启化工的峥嵘岁月。
1895年,甲午硝烟未散,津海关道盛宣怀在《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中疾呼:“日本维新以来,援照西法广开学堂……制造枪炮、开矿造路诸工,亦皆取材于机器工程科、地学、化学科矣。”他敏锐洞察到,工业强国的根基在于新式教育,尤以化学等实学为要。同年十月,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翌年更名北洋大学堂)应运而生,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由此发轫。这座学堂不仅承载着“自强首在储才”的国策寄托,更悄然埋下了化学工程学科的种子。

1895盛宣怀拟设天津头等学堂章程、功课、经费与总教习丁家立酌议折
学堂初创,盛宣怀延聘美国教育家丁家立为总教习。丁家立深谙西方工业教育精髓,在其拟定的头等学堂规划中,首年虽以商科为公共课,却特别强调“化学制造(石油工厂、染厂等)作为一门特殊课程非常重要”,更在章程草案中提出筹建“化学房”,配备实验设备以“备学生阅视考据”。这一超前理念,使北洋甫一诞生便兼具理论传授与实验探究的双重基因。头等学堂首设矿务学门,课程涵盖化学与深奥金石学,并聘请美国人格赖德为格物化学教习。这位“人极勤奋”的洋教习,以西方实验教学法倾囊相授,令学子初窥化学与矿冶融合的奥秘。


1900s冶金及化学工程陈列室
1900年庚子之变,北洋校舍毁于战火。1903年复校西沽后,化学教育更重实践淬炼。采矿冶金学门不仅保留化学理论,更将化学分析实验列为必修,1907年增设分质实验、求数实验及定量分析,形成完整实验体系。复校后的师资阵容亦趋国际化,美籍教员李德、贝德满、吴德渥等相继执教,理化副教员牛好施等本土学者辅以协作。彼时学堂虽未专设化工学科,但定量分析已渗透至土木、矿冶各科,《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指南》记载,1920年代北洋工科课程中“化学分析及试验”已成标配,昭示着化学与工程的深度融合。
1916年理化试验大楼落成,标志着北洋化学教育迈入新阶段。楼内高级化学试验室、药料室、天平室一应俱全,采矿学门招生更将化学列为三大核心科目。矿冶学科课程体系中,试金学、冶铁炼钢学、冶金工程计划等科目皆以化学为筋骨,美籍博士傅乐尔与中国助教顾元礼的“中西双师”配置,既传递西方工业化学前沿,亦探索本土化路径。至1920年北洋专办工科时,校长刘仙州力主“添设应用化学学门”,虽因经费拮据暂未独立成系,却为学科破土蓄足养分。届时,永利制碱公司刚刚成立,民族重化学工业在津沽大地兴起。欧美等先后增设化学工程学科,开一时风气之先。1920年,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世界首个化工系。
1925年,应时代产业、学科发展之需,工业化学终在北洋扎根。刘仙州校长改革学制,采矿、冶金两学门全面开设定性/定量化学分析、工业化学及气体分析实验,形成“理论-分析-应用”三级课程链。傅乐尔讲授工业化学理论,顾元礼主持化工试验,课堂直指炼焦、制酸等实业需求。此时北洋工业化学教育已跳出矿冶框架,显现出独立学科形态——从深奥金石学到气体分析,从定量实验到工程计划。此外,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前往永利碱厂开展实习,将学业用于实践当中,三十载薪火相传,终使化工学科在北洋沃土抽枝展叶。
这一时期,化学及化工教授有傅乐尔、温宗禹、林一民与顾元礼。刘仙洲改变以往大量聘请外国教授的做法,聘请茅以升、石志仁、侯德榜、何杰等中国著名学者任教。化工教授傅乐尔离校后,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侯德榜应刘仙洲邀请,踏进北洋大学工业化学讲堂,讲授工业化学。

1930s世界碱业现状-侯德榜来校讲座内容
回望这三十年,从盛宣怀“储才兴学”的疾呼,到丁家立“化学房”的蓝图;从克赖德在废墟中重燃实验之火,到傅乐尔、顾元礼共铸工业化学课程,北洋人以“科教救国”为志,将化学从经籍注疏推向工厂矿场。这段历程,不仅是中国化工学科从启蒙到成型的缩影,更折射出近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剧变中“以实学铸实业”的坚韧求索。
来源化工学院历史资料
编辑董严斌
审核李晶刘国柱
(编辑 焦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