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3年12月15日讯(记者 何亚南)日前,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Georgia Tech Shenzhen Institute, Tianjin University,简称GTSI)的“Engineers for People (EFP) ”社团成员、该校在读研究生王典、余嘉昱,在该校环境工程专业董航教授的带领下前往非洲东南部国家马拉维,对当地的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状况进行实地调研。
此次非洲之行,是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学生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项目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走访马拉维的学校和社区,团队成员对当地所面临的饮用水和公共卫生挑战有了切身体会和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通过所学的工程知识和实际行动帮助改善当地的学校和社区状况奠定了基础,同时希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改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与公共卫生状况这一全球行动中。
为改善当地公共卫生设施,师生三人踏上非洲土地
今年三月,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成立了Engineers for People(EFP)社团,集结了一批热心于改善全球欠发达地区饮用水和公共卫生状况的学生,旨在通过工程知识和实际行动为实现这一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前期,EFP社团通过与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校区的学生交流,了解到在非洲马拉维一个中东部城市萨利马的Mpitillira小学,长期处于600名学生共用3间公共厕所的窘境。落后的基础设施不仅为公共卫生带来挑战,且因此导致不少女学生不愿入学。
当地常见的公共卫生设施。
为帮助改善该校的公共卫生状况,减少疾病传播,提高女生入学比例,2019年,亚特兰大校区的学生们为Mpitillira小学设计并筹资建立了新的公共卫生设施,分别供男、女学生和教职工使用。该设施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为该学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佐治亚理工学生帮助筹建的新公共卫生设施。
历时三年,时值设施完工之际,他们暂时无法亲自前往马拉维对相关设施进行评估验收。了解到这一状况后,EFP社团提出通过两个校区协作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困难。
项目筹备过程中,社团成员王典、余嘉昱及董航教授成功申请并获得了深圳大运留学基金的资助,并与Freshwater Project International 组织展开联络,以支持到访马拉维开展实地探访、走访调研、设施与技术评估等活动。12月1日,师生三人正式踏上前往马维拉的行程,开启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左一为王典、左二为余嘉昱、右一为董航,中间为公益组织工作人员、右二为Mpitillira小学校长。
当地饮用水、公共卫生设施匮乏,团队成员送去暖心视频
初到马拉维萨利马,当地的生活状况给师生三人带来不小的触动,饮用水和公共卫生设施的匮乏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当地的饮用水来源主要依靠为数不多的水井(borehole),社区居民常常要步行很远的距离。而在公共卫生设施方面,不仅Mpitillira小学的公共厕所供需失衡,甚至有的学校超过1,000名学生共用不到3个公共厕所。
基于两个校区前期的沟通任务,团队首先来到针对Mpitillira小学筹建的公共卫生设施进行建设质量和技术指标的勘查和评估,以确保设施能顺利投入使用。在对Mpitillira小学的师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后,团队成员在现场播放了亚特兰大校区学生精心制作的祝福视频。
“这份来自远方的‘特别礼物’,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公共卫生条件,我们都非常期待完工的时刻。”现场的老师说道。随后老师和学生们在团队的帮助下录制了问候视频,表达了对佐治亚理工亚特兰大和深圳校区学生的感谢。
开展实地技术验证,探索人体排泄物科学利用可行性
除了公共设施本身的建设,深圳团队同时计划在该项目上开展针对污水资源回收的实地技术验证。
当地的卫生设施主要采用 “通风坑厕”的设计,人体排泄物将长期存放在地下坑洞,极易造成渗漏进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此外,以农业为生的当地居民普遍难以承受购买化学肥料的高昂价格。由于文化传统和安全考量,直接使用人体排泄物进行农业生产在当地具有较大的阻力。
如何将人体排泄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通过低碳绿色技术从人体废物中回收高纯度肥料,将“公共卫生设施”变为“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将有助于当地解决废物处理和肥料供应的难题。
董航教授团队前期已用分离材料开发出了从尿液中提取高纯度氮肥的技术,但如何在偏远落后地区应用仍需要评估。非洲之行前,团队成员便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尝试在当地通过分离材料从尿液中提取氨氮,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对分离材料进行再生,实现材料重复利用。
在Mpitillira小学,团队快速搭建了实验装置,顺利从尿液中提取了高纯度氮肥,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同时实地验证后发现,用二氧化碳进行材料再生极大提高了技术在偏远地区的可行性。
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卫生状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行动贡献力量
结束了萨利马的行程,团队还走访了马拉维松巴地区的社区、学校以及医院,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考察当地的供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对当地的发展需求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发现许多可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机会。对于力所能及却能为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的行动,让团队成员们感触颇深。
王典说,“作为团队中的唯一女生,我在Mpitirila小学走访的时候很受触动。在做实验的时候,很多小女孩会怯生生走到我身后看,她们很多人只会用英文简单问几句‘你的名字是什么?你几岁了这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在看到我们摆弄那些‘复杂’装置的时候,她们对知识的渴望一定是强烈的。所以每当有人问我们在做什么的时候,我总希望我们的解释足够清晰,能让他们理解这个小小装置能对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个学校虽然设施简陋,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丝毫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学生。”余嘉昱说,起初,他们对实验设备有些陌生和畏惧,但很快,这种恐惧被渴望取代。一些年纪较大的孩子便勇敢地开始尝试,还手把手教年纪小的孩子操作。“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中,这一切都显得格外珍贵。这次非洲之旅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科学实验的成功,更让我们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和教育的影响力。”
“这次非洲调研启发了我对教育和科技更深入的思考。”董航感言,“学生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回国后我开始将这种关心他人的思维方式、参与全球事务的意识以及践行可持续发展行动的执行力培养融入学生教育中。希望更多老师和学生参与到改善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与公共卫生状况这一全球行动中,一点一滴、力所能及的力量也许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由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供图)
深圳新闻网: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3-12/15/content_30648982.htm
(编辑 刘晓艳 贾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