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广播:“海河英才谱”:代码女科学家穆朝絮 用多智能体协同创新理论 让无人系统走进现实

      2023-12-25       

“海河英才谱” :代码女科学家穆朝絮 用多智能体协同创新理论 让无人系统走进现实

主持人:穆朝絮是天津大学英才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这位女科学家常年与代码打交道,围绕我国无人系统、电网系统大规模发展等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强化学习理论和自适应动态规划研究,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来听记者赵征的报道。

80后的穆朝絮是位与代码打交道的女科学家。最近,她开启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将用5年的时间进行无人智慧交通系统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要想实现智慧交通,就要通过海量代码组成的算法系统,让车辆、道路、行人、红绿灯等交通元素完美配合。过去十多年来,穆朝絮在国内率先系统发展了多智能体协同的“强化学习”理论,为这一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

(录音:就比如说有干扰来了,那个车和车之间不也需要避障吗?我们会应用;a车和 b车我怎么协同能够通过这段路,时间最短?我们训练就是这个车辆,遇到不同情况下它这个车辆的这个策略,然后通过这种不停地奖励或者是惩罚去让这个机器获得更好的优化的一个策略。)

无人智慧交通系统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多突发情况,比如一辆无人驾驶车辆突然丢失了信号,或遭遇网络攻击,就有可能导致交通瘫痪,因此必须要准备出多种策略。穆朝絮举例说,一个稍显复杂些的十字路口,就会有上万种应对方案,由此也催生了更多的理论创新:

(录音:比如说它本来是三辆车通信的,如果 2 号车受到攻击之后,我就会改变我这个网络拓扑,让 1 号车和 3 号车来直接通信,被攻击的这个车辆它自身怎么办?我可以告诉他,你受到攻击了,那你还是采用之前的策略,其他车采用一些策略可以规避你。)

与化工类物理类科学家不一样,穆朝絮的实验室就是电脑,实验在海量的数据中,写错一个代码,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跑不通,这是一件非常耗费耐心的事。尽管她也是个4岁孩子的妈妈,但是在外人看来她对实验比对孩子还有耐心。同学们中间有着这样一句话,如果半夜经过自动化学院楼看到有灯亮着,那一定有穆朝絮的办公室。

其实,过去穆朝絮一直专心于做理论创新,她在5个国内外权威期刊任编委,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上发表50多篇论文。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穆朝絮还培养起一批硕士博士。对于学生们来说,这个温温柔柔的女老师,不仅以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选择研究领域,还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发展方向。穆老师曾经的硕士生、如今已是天津大学助理研究员的王珂说,几年前,正是听了他的建议,穆老师开始将这些创新理论落地应用。王珂如今已是天津大学助理研究员,他说:

(录音:我们老师就是在业内已经有一定评价和学术的积累了,但是如果你能从这个理论的很好技术上,然后马上把它用到应用里面,那就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效果。)

如今,穆朝絮在无人飞行器智能自主控制与决策系统、区域电网强化学习分析与运行调控系统等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其中。穆朝絮说:

(录音:每一个数据,每一行代码,它都有真实的和应用场景结合,它就有它的物理意义了。我就会觉得这个理论活起来了,我就很开心。做了应用之后,我能体会到理论创新它的实实在在的价值。它其实是一个基座,我肯定是要继续的要把它做下去。)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16320040364655143/?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703490495&use_new_style=1&req_id=202312251548145E296887D5D3B9D79457&group_id=7316320040364655143&share_token=76E2A3C6-043D-4D1F-9000-5F224B4C99FC&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2&source=m_redirect

(编辑 焦德芳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