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华社:王东坡之后,我们都是接力者

      2024-04-03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4月2日电(许健、焦德芳)“王东坡从未离开。”2023年4月2日,51岁的天津大学焊接专家王东坡在赴外地参会途中突发疾病溘然长逝。

这位“天津楷模”兑现了自己的誓言,把一生与国家命运紧紧“焊接”在了一起。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王东坡工作室”里摆放着他与师生的合影传承,是最好的怀念

王东坡是国内较早开展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寿命研究的学者。他带领团队在焊接结构疲劳延寿、焊接结构完整性评价与试验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明了世界首台基于压电陶瓷的超声冲击设备并发展相关寿命评价技术标准;自主研发设计了超声疲劳试验机等国际领先成果,是致力于破解工程“卡脖子”问题的实干家。

王东坡离去,天津大学先进焊接结构评价与制造团队每个人都觉得心里“空了一大块”。

“我换手机,第一件事就是把和王老师的聊天记录全导进来。”青年教师梁行说,“不仅因为感情上怀念,这里面还有王老师给我的海量数据和珍贵指导,就像一本实用手册。”

天津大学党委发布了《关于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向王东坡同志学习的通知》,学校宣传部把团队老师们组织起来,组成“王东坡事迹宣讲团”。天津市委宣传部授予王东坡“天津楷模”称号,在全市广泛开展向王东坡同志学习活动。

王东坡(右二)生前与毕业生的合影 奋进,我们接续前行

王东坡猝然辞世,邓彩艳教授成了团队的“新掌门”。

学校、学院的坚定支持给了邓彩艳莫大助力——材料学院给王东坡教授生前合作的数十家单位发出《项目负责人变动告知函》,以学院声誉背书。

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拔地而起的焊接工程中心,倾注着团队的心血,也承载着天大焊接的未来。所有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这里将成为国内高校率先可以开展大型结构与装备可靠性评价的中试基地。

邓彩艳介绍:“未来,工程中心将组织开展大型结构与装备可靠性评价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建立统一的可靠性评价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为我国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国家重点领域的大型复杂装备研制,提供系统全面的可靠性评价技术支撑。”

目标,新质生产力

天大焊接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走出一条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相融合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团队围绕高铁轻量化零件制造需求,研发了“搅拌摩擦焊接新技术”,这是目前国内外实现轨道列车轻量化最有效的途径。

——团队开展攻关,让钢悬链线立管全尺寸测试设备成功应用于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中。

——团队与国家管网集团联合共建工程材料实验室,为中国打造工程材料创新研发技术高地和人才高地。

……

邓彩艳说,“我们从来没觉得王老师真正离开——因为从那以后,我们都是接力者。”(完)

新华社: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955031?d=134d812&channel=weixin

(编辑 刘晓艳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