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柔性电子材料的探索者

      2024-08-30       

本站讯 “我一直坚持的科研态度,就是面向国际半导体材料研究前沿,探索柔性电子材料领域的新方向。”在天津大学的一间会议室内,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教授侃侃而谈,眼神中透出对科学研究的无限热爱和执着。

儒雅谦逊、思维敏捷、目光坚定……这是54岁的胡文平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胡文平,1970年生,曾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在可穿戴柔性电子材料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项目,为我国半导体和柔性电子材料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国家级科研奖励多项。

开创柔性电子材料新领域

1993年,胡文平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毕业后,便投身于化学研究的世界。回忆起当初的选择,他笑道:“其实那时候的选择更多是一个巧合,但后来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领域。”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胡文平前往日本和德国继续深造。这段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为他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本和德国的工作经历,让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也让我认识到国际科研前沿的动态。”

2003年,胡文平回到中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开始了他在柔性电子材料领域的探索。“当时,我就希望能够开发出一类全新的材料,能够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中,改变人们的生活。”

构建新型研究平台,跨学科融合

2013年,胡文平来到天津大学,开始了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征程。“在天津大学,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胡文平说,“这里有一流的研究平台和优秀的科研团队。”

在担任天津大学校长助理、理学院院长以及副校长期间,胡文平致力于推动化学、材料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克服了电荷输运等多项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柔性电子材料是一项完全创新的研究领域,以前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突破。”胡文平解释道。他的团队通过不断实验和优化,终于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使柔性电子器件的性能大幅提升。这一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产业界得到应用推广。

耕耘与传承,培育青年科研人才

他经常来到实验室,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交流,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和心得。“我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希望青年研究者们能够坚持下来,勇于创新。”胡文平说。

胡文平对青年科研人员寄予厚望。他常常强调:“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就可以,甚至有的时候需要几代人完成一件事。”从博士毕业到如今,胡文平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致力于推动我国柔性电子材料研究的发展。

“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追求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胡文平说。

面向未来的科技挑战

“柔性电子材料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胡文平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胡文平的规划中,他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柔性电子材料的应用,特别是在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健康领域。

“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柔性电子材料的性能测试,这种材料有望应用于下一代可穿戴设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介绍道。这是胡文平团队最新的研究方向,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柔性电子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胡文平的科研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但他始终坚信,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不断探索和创新。“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应该有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胡文平说,“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从1996年开始柔性电子材料研究,到今天,他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科研之路。胡文平的坚持和努力,不仅推动了我国柔性电子材料研究的发展,也为未来的科技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胡文平,一位柔性电子材料领域的开拓者,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面对未来,他充满信心和希望,期待着更多的青年科研人才能够接续努力,共同为科技创新谱写新的篇章。

原文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

(编辑 刘延俊 王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