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华社图
本站讯 (作者 咚咚锵)你爱中国吗?
爱!
网上流传一个视频,刚到学校门口的孩子们,恰好赶上学校7点半的升旗仪式,听到国歌响起后,他们立即在雨中原地伫立,面向国旗敬礼。
小小年纪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着“爱国三问”。孩子们的爱国行为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更让人感动。类似的场景在多地发生过。
有一个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去热爱,这是人民之幸;有14亿热爱我们祖国的人民,这是国家之福。
新中国迎来七十五华诞,举国欢庆。站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我们要更好读懂今天的中国、开创明天的中国,有必要说说爱国这一亘古至今的话题。
爱国形式各异,但爱国主义内涵不变
祖国的概念有点复杂,可能同时涉及地理、种族、族裔、民族、语言、文化、历史和政治的多重维度,不同时代爱国的形式可能有差异,但爱国的内涵大致固定:对自己国家特殊的爱和认同,对这个国家及其同胞之福祉的特殊关切,为祖国的利益和兴盛而乐于奉献。
忧国忧民报国无门愤懑投江的屈原,他热爱的国家只是周天子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但不妨碍后人对其爱国情怀的认同。
想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岳飞、栏杆拍遍无人会的辛弃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热爱的国家在今天看来只是赵姓朝廷,也不妨碍后人为他们守土有责、同仇敌忾的爱国行动所钦佩。
戚继光抗击倭寇让一方百姓安宁,郑成功将荷兰侵略者从台湾驱走,左宗棠抬棺入疆保国家领土完整,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历史局限,但都被我们视为民族英雄、响当当的爱国者。
闭关锁国的晚清政府在列强的船坚炮利逼迫之下,签下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领土被掠夺侵占、国民遭涂炭凌辱、经济被围堵控制。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求存图强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是爱国人士的共识。一批批敢于挺身而出、勇于抛头颅洒热血、忘我励精图治的仁人志士、实业家、科学家,无不将爱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天津临海傍河护卫京城,曾被帝国主义列强强迫开埠,这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传播之地、救国思想活跃之地、近现代工业的发祥之地,发生了不少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
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在这儿著书立说,向民众讲解、论述现代国家思想,启发民众理解、建立现代国家意识,引导民众发展独立、自尊、自强、爱国的觉悟与思想,组织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反袁护国运动,也实践了赤子爱国的梁氏家风。习总书记来津视察时,在梁启超纪念馆第八展室“满门俊秀”较长时间停留,对梁氏家族以爱国情怀为主旋律的家风表示赞赏,并殷殷嘱托“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梁启超纪念馆已成为天津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被毛泽东主席赞为“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范旭东,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化学工业的“卡脖子”,在天津塘沽以盐制碱并成立永利碱厂。邀请科学家侯德榜归国,一起承担起中国制碱和振兴中国化工的伟大重任。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
八十九年前,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校长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近百年来,“爱国三问”不仅激励着一代代南开人用心灵和行动铸就巍巍南开精神——爱国、公能、创新、奋斗,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奋斗不已。
如果说在祖国积贫积弱时代,梁启超、侯德榜、张伯苓等人的爱国行为有点悲壮色彩,那么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长大的青年一代,个人事业发展与爱国紧密相连,爱国成为很自然的事。
刘秀云,毕业于天津大学,先后到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和科研,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亚太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1年回到天津大学任职英才教授、博导,并于今年就任天大药学院院长。在上个月天大新生开学典礼上,她作为师友导师代表发言,她的一句“祖国是我们最强大的背景”刷屏社交媒体。
如今,越来越多像刘秀云这样具有爱国情怀的海归,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华章。
还有更多你我这样的十几亿普通人,在普通岗位做着平凡的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扶危救困、惩恶扬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情怀。
爱国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但可以说出一万个理由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对中国人来说,爱国不关身份、无需理由、历久弥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中国人最讲究“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与大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每个人理应热爱自己的国。
热爱自己祖国,因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充满感情;因为我们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因为我们深处“国”中,不管国家繁荣富强,还是积贫积弱;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儿女爱母亲还需要理由吗?
对祖国的爱不是因为她的贫弱或富强,而是因为只有这个国家包含着“我”,这是“我的国家”,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一种有所归属的情感。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足以让我们自豪、骄傲;也有不堪回首被凌辱的百年历史,激发我们以无数个人努力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荒之力。爱国就是,无论她是繁荣昌盛还是一时衰落,我们都和祖国在一起。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说出你爱国的理由”的话题,网友们纷纷跟帖说出自己爱国的理由。
网友说的每一个理由都无可辩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颤,山河破碎残垣断壁,生离死别。近7万人遇难,举国同悲。地震发生13分钟后,军队启动应急机制,1小时后,1.6万人开赴灾区,72小时中先后调集14.6万人投入救援。如今的汶川,重建大好河山。
2015年年初,也门战火蔓延,600多名中国公民受困撤离,刻不容缓,习近平主席果断命令,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即刻前往撤侨。这是我国第一次动用军舰来执行撤侨的任务。9天内,621名被困同胞被全部安全撤离,还帮助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撤离。这次惊心动魄的撤侨行动,告诉国人,祖国不会放弃每一位中国人,中国也向世界递出了一张最好的名片。
这个国庆,祖国大好河山你可以随意游览,遍布各地的高铁交通网,让你出行变得so easy。疾驰的“子弹头”,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方式,更是发展速度,缩短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与世界的距离。
回家的时候,手把手教爷爷奶奶扫码支付。他们感慨,以前用票,现在用码。
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这个国家的努力,中国用几十年做到了别的国家几百年的事。
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了一枚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时隔44年,再射“镇国神器”,这是对中国军事实力的展示,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
不是时代太和平,而是我们处在最和平的国家,我们真切感觉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我们真的知道中国人民有多么团结和美好。
这样的国家我们怎么不会热爱?
爱国情怀需要培养,需要理性
小学生在雨中听到国歌响起,很自然地驻足行注目礼,孩子的这种爱国情怀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培养熏陶而成。
人们对国家观念的理解,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都不是“现成的”而是“养成的”。因此,爱国并非一种“自然的本能”,而是需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培养的情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今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性。需要有“四个自信”,自信不是盲目自大。我们在不少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还有一些“卡脖子”问题尚待解决,经济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们还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一切先进的外来东西。
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担当。爱国,意味着人们希望祖国的未来变成什么样子,就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使她变成那个样子。爱国不是口号,也不是说教,更不是作秀,而是一个个具体行动。基于理性的爱国情感,使人们能够分清是与非、分辨曲与直,明白哪些言行是真爱国,哪些言行只是打着爱国的旗号,实则于国家无益、对人民无利。我们要实实在在爱国,而不是“碍国”。
爱国不需要理由,爱国需要博大胸怀。“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我们应该以平等自信的态度,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人民良好形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美美与共。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每一个中国人有智慧、有力量,用拳拳之心书写爱国篇章!
津云:https://www.app2020.tjyun.com/cms_sys/
(编辑 焦德芳 贺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