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津云:范旭东纪念馆在津落成!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工业研究机构“华丽转身”

      2024-10-26       

本站讯 10月24日,在范旭东先生诞辰141周年和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建业110周年之际,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修缮竣工暨范旭东纪念馆落成开馆仪式在天碱俱乐部前广场举行。天津、北京、四川、湖南、江苏等省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高校科研单位代表、创业先辈后代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并参观了展览。

1E27B

作为中国第一个私立的化学工业研究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历史传承载体,这座百年古建实现华丽转身,以新的身份与角色开启新的使命,继续传承、传播民族化工业发轫发展的传奇历程,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

新修缮的范旭东纪念馆内,以“工业先导 功在中华—范旭东的光辉人生”为主题,通过“矢志报国、实业强国、西迁壮举、立德立言、努力前行”等五个部分、十二个单元生动展示了20世纪初叶,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率领李烛尘、侯德榜、陈调甫、孙学悟等民族化学工业先驱,秉持“为救国家危亡而办实业”的赤子情怀,艰苦卓绝,鞠躬尽瘁,打造闻名海内外的化工生产科研集团—“永久黄”团体(永利制碱厂、久大精盐公司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代称),打破多项国外“卡脖子”技术制约,开创我国纯碱、化肥工业及微生物学研究先河,矢志为民族化学工业自立图强、创新超越奋斗的光辉历程。

12C9A

范旭东纪念馆落成仪式上,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俊明表示,范旭东纪念馆的建立是对后人的激励和鞭策,范先生创新创业、爱国奉献精神,是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馆,市民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范先生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重温作为中国化学工业座右铭的价值观,从而更加坚定后人对事业的信念和追求。今后,他们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将纪念馆打造成红色企业家精神的家园和文化的地标,成为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了解历史、学习前辈、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

范旭东先生外孙林翔因身体原因,未能来到落成仪式现场,但是他用视频的方式发来了致辞:“今天纪念馆落成,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外公一生为践行实业报国的誓言而奋斗,在滨海之滨创办了‘永久黄’团体,播下了民族化学工业的火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对我而言,外公始终是我人生的偶像和楷模。此次纪念馆所展示的不仅是范旭东的生平事迹,也是一代代‘永久黄’同仁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而不懈奋斗的历史缩影,是对始终秉持四大信条宗旨,努力为发展民族化学工业顽强拼搏的团体同仁和其继承者的肯定。我谨代表范旭东后辈亲属和我全家,衷心祝愿范旭东纪念馆越办越好,成为向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仪式上,渤化集团、永利化工公司负责人向创业先辈家属代表颁发文物捐赠证书,创业先辈家属代表、兄弟企业等单位向纪念馆赠送了纪念品。

18061

作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滨海新区文旅局局长贺淑荣表示,纪念馆的落成是企业与政府联手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路径的一次成功实践,成为滨海新区盘活历史文物资源、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平台。今后,新区文旅局将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加大文物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传承力度,打造“民族化工研学旅游第一站”,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天津市工商联主席娄杰也表示,下一步,市工商联将积极推动组建天津市民营经济研究会,统筹开展天津近现代史、民族工商业史、商会史等研究挖掘和天津工商文化的提炼总结工作,探索成立天津市工商博物馆,组织天津工商业和工商名人等展览活动,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现有的工商文化遗存,促进传统工商文化与现代文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家争做天津工商文化的宣传者、传承者和实践者。

1A05D

黄海社的“前世传奇”: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是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2年,在创办永利制碱公司的过程中,为打破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封锁,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出资在久大精盐公司化工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首任社长为孙学悟,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化工技术研究机构。

1937年“七七事变”,黄海学社随久大、永利南迁,先入长沙,后在四川五通桥购地建房继续研究。

1952年2月,黄海学社归入中国科学院,就此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潜心三十年化学研究的历程中,黄海学社为永利制碱厂、久大精盐公司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研究成果累累,出版了《黄海·发酵与菌学》等刊物,造就和培养了一批科研技术人才,为民族化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黄海社原址已不存在,仅保留了一座建于1933年的图书馆,为英别墅式砖混结构灰色二层楼房,红砖墙面、红瓦顶,坐北朝南,建筑面积440余平方米,保存状况较好,曾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老厂事物管理中心办公用房。

18712

范旭东纪念馆的“今生故事”:

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提振滨海新区发展历程中、由近现代民族工业发轫发展而体现的实业报国精神,积极弘扬以范旭东先生为代表的民族化工先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2021年初提出规划建设范旭东纪念馆。

滨海新区文旅局多次牵头组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专题会议,经多方分析研判,2022年10月达成依托黄海社旧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建成范旭东纪念馆的初步共识,并得到文物使用单位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上级单位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积极支持。

在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文物本体修缮设计方案,并于2023年11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2024年3月,修缮工程启动,重点解决文物建筑屋顶漏雨等问题。8月,文物本体修缮完工后,范旭东纪念馆进入展陈施工阶段,于10月15日完成布展。

“永久黄”的“未来之路”:

作为中国民族化工业的起源和基础,滨海新区将统筹保护“永·久·黄”团体的历史遗存,统筹做好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形式的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探索永利制碱厂旧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久大精盐公司码头旧址(尚未核定保护级别的一般文物点)的保护利用途径,推动“永·久·黄”文物联保联用,形成特色文物矩阵,进一步扩大文物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相关部门尽快在滨海新区文化中心附近选址完成白灰窑塔体竖立工作,加大文物征集工作力度,与范旭东、李烛尘、侯德榜等民族化工先驱的后人建立联系,扎实做好“侯氏碱法”等相关非物质文化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让“永·久·黄”珍贵的技术工艺遗产焕发新的活力,传承不息。

充分依托民族化工业发源地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活的文物资源,进一步挖掘内涵、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在新时代讲好“永·久·黄”故事。以范旭东纪念馆落成开馆为契机,继续通过线上信息推送、线下主题活动、静态展览展示、动态宣讲传播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弘扬,使其成为凝聚海外人才、“海河英才”的精神纽带,推动赓续天津工业精神血脉,助力扩大“制造业立市”战略影响力。加强与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校院所、“永·久·黄”川厂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特殊时间节点,共同组织举办主题纪念、研讨等宣传活动,拓宽文物传播和表达方式,扩大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

深耕文旅融合,设计研发富于主题情怀的原创文创产品,策划推出主题展览,增加旅游吸引力。充分发挥黄海学社“革命文物”优势,串联大沽口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天津长芦塘沽盐场、滨海新区博物馆等相关文旅点位,“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设计优化“民族工业溯源游”研学精品路线,擦亮“永·久·黄”百年品牌,打造新时代“民族化工研学旅游第一站”。(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

(焦德芳 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