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天津教育报:天津大学再添新工科金牌课程 全校通识课《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开讲

      2025-04-14       

本报讯(记者 彭未风 通讯员 刘晓艳)从“鸡蛋”到“小鸡”的孵化过程是实验室研究阶段,从“小鸡”到“母鸡”是成果的工程转化过程,之后则是工程化推广阶段……这就是科研从0到1、到2再到N的过程。日前,在天津大学智慧教室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以一堂“从科学到工程的贯通式培养研究”的课程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悟,也开启了一门面向工程硕博士的全新通识课程——《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

从本学期开始,为加快推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助力工程硕博士凝练工程素养、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树立大工程观,天津大学打造了基于工程研究的全校通识课程《工程素养与工程实践》。课程共计32学时,2学分,汇聚了来自天津大学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医工结合、工程管理领域的十余位教授,以及诸多工程领域的专家、企业总工以及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了该课程跨学科、跨院系、跨界的专兼职课程教学团队。

课程设计理论部分教学10学时,包含工程认知与工程思维及应用、工程创新与工程伦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与领导力等内容;实践部分22学时,将结合专业领域特点进行项目设计、案例分析、企业考察等多种形式工程实践。课程融合面授教学、实践教学、AI教学,对学生进行工程认知、工程实践和工程素养培养。

“项目采用招投标形式,学生们组建‘虚拟公司’,完成从购买标书到投标、评标、开发、交付、验收的全过程。”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谢辉作为该课程的实践模块机械领域负责人,现场发布了“基于大模型辅助设计的智慧校园自主环卫管控平台开发实践”项目,并设置了5万元的奖励基金。谢辉表示,项目来自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真问题,他希望在接下来为期6周的工程实践中,探索一个人与大模型合作开发软件的新型开发模式,培养学生的招投标和软件工程的基本素养,探索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与组织模式。

“课程突出问题导向,将学生由外驱被动学习转变为以项目为牵引的内部驱动学习模式,通过理论到实践再到形成项目成果的全链条培养,实现学生由认知到实践再到素养的递进式提升,培养‘从未来到未来’的卓越工程人才。”天津大学副校长李斌表示。

据悉,该课程首轮试课于2025年春季学期面向167名工程硕博专项学生开放,秋季学期将面向全体工程硕博开放,成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又一门金牌课程。

天津教育报:https://www.toutiao.com

(编辑 赵晖 梅羽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