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淑心(左二)

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今晚报讯(记者 单炜炜 通讯员 尹伟)天津大学的校园里,来自柬埔寨的王淑心已经度过了8年求学时光。从本科到研究生,这位26岁的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深入参与了中国的乡村振兴项目,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设计中。通过努力,她的学术之路与中国乡村的发展紧密相连。
跨文化沟通能力在项目中展现
“建筑不仅是设计房屋,更是为未来设计生活。”从本科开始,王淑心便对绿色建筑和乡村振兴充满兴趣。王淑心的本科毕业设计聚焦于中国乡村的绿色建筑发展,研究了低碳环保技术如何在乡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乡村振兴策略让我非常受启发,尤其是在低碳环保和绿色建筑方面的成就。这些经验对柬埔寨乡村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价值。”她说道。
在研究生期间,王淑心积极参与了多项乡村振兴项目。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参加福建晋江市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设计竞赛项目,她与三位中国同学组成团队,共同为福建晋江市前洪村的规划、景观和老旧房屋改造提出设计方案。在竞赛中,她负责建筑的室内外设计,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其中。最终,他们的设计方案荣获了第二名。团队的合作,展现了她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王淑心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特别喜欢中国多民族的风俗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瓷器文化。在参与乡村振兴项目时,她也将这种文化热情融入设计中。例如,在福建晋江的项目中,她的团队尝试结合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使之既保留历史风貌,又符合现代绿色建筑的要求。“建筑设计不仅是技术性的工作,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她说道。
把中国理念和经验带回家乡
“中国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开展的村落建设,已经进入低碳环保和美学结合的阶段,而柬埔寨的乡村建设还处于满足基本需求的阶段。”她说,中国在乡村建设中广泛应用的光伏板技术,对柬埔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用光伏板打造低碳建筑,而在柬埔寨,光伏板更多是为了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这种发展理念的差异,让我更想把中国的经验带回家乡。”
毕业后,王淑心计划回到柬埔寨,将中国的绿色建筑理念带回家乡。她的目标是进入一家中国设计院工作。“现在,很多中国公司在柬埔寨投资,会中文的人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柬埔寨的乡村建设中,为更多人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
“中国的乡村振兴经验让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在柬埔寨实现同样的改变。”如今,王淑心正满怀信心地迈向未来。她不仅在中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也将用自己的努力,为柬埔寨的乡村发展带去更多希望。用绿色建筑连接中柬两国的乡村,她的梦想正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
原文链接: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
(编辑 刘延俊 曲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