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马寅初经济学院供稿)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张晚烛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建培教授合作的文章“Behavior-based pricing and signaling of product quality”发表于经济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本文研究在一个两期的动态垄断市场环境中,当产品质量存在不确定性,企业收集消费者信息并采用基于行为历史的差别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 BBP)的动机,及其与企业通过价格向市场传递质量信息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基于行为历史的定价可以提高低质量企业模仿高质量企业定价时的早期市场需求弹性,从而使得高质量企业传递信号的成本相比于统一定价下降,因此该数据定价方式可能提高垄断企业的利润。这一结论与经典文献中的BBP往往不利于垄断企业,造成“信息的诅咒”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本文发现,企业既可能通过高价,也可能通过低价向市场传递其产品质量信息,这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承诺长期定价的能力。另外,如果收集与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技术提升,那么企业可能放弃传递高质量信号,而是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并获取信息。
针对数据定价的现有文献忽略了在产品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中,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对于企业差别定价动机与博弈均衡福利的影响,也就忽略了价格监管层面对此类定价策略规制必要性的考核条件。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中填补了上述理论空白,创新性地将信号传递理论引入到数据定价与政策效果的研究中,在不对称信息的框架中对企业通过价格传递质量信息与数据定价的交互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定价监管等政策对市场效率及社会福利的综合影响。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选择策略空间,但伴随着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问题、侵犯消费者隐私等乱象频发,现有的监管制度在实施层面难免存在力有不逮之处。本文可以为相关监管实施细节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识别企业使用数据进行算法定价提升交易效率与提高消费者或社会总福利的条件和场景,进而为现实中定价监管与消费者信息保护等政策在实施层面的协调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全文参见链接:
https://doi.org/10.1111/jems.12578
张晚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合作导师:张中祥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曾荣获第四届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论坛一等奖、中国信息经济学乌家培优秀博士生资助等荣誉,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等期刊。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项目“数字经济定价监管与数据保护:理论分析与实验检验”,参与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与数据规制的联动效应研究”和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动态市场中的搜寻威慑:理论分析与实验检验”。
(编辑 赵晖 安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