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通讯员马向凯)第四期“中国流通青年60人论坛”在线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流通经济》首期学术论文工作坊3月29日于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新技术·新模式·新趋势”为主题围绕中国物流产业实践与学术研究展开了深度研讨与互动交流。
会议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主办,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基地(天津市第四批高校智库)承办,《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和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天津市教委科研处处长杨明海,天津大学党委常委、人文社科处处长、统战部部长张俊艳,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熊熊以及来自多个学术机构及高等院校的150余位青年学者出席。会议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讲席教授、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刘伟华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天津市教委科研处处长杨明海,天津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熊熊受邀致辞。

荆林波在会上提出三大问题,引发科研领域深度思考。首先,他强调了以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综述方面的潜力,并指出其对于各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他提到了三中全会提出的三个相适应的新话题,以及这对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对流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他指出,AI的进步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智能生态系统。他表示,希望中国流通青年60人能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推动科研领域的进步。

杨明海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基地智库作为第四批高校智库,积极推动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产业发展,为国家及地方提供了大量有益建议。面对时代变革与科技发展,高校智库应领先于时代与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培养未来优秀人才,以支撑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为国家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张俊艳代表天津大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与热烈的欢迎。会议聚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热点,邀请青年学者交流思想、碰撞灵感。会议得到《中国流通经济》《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支持,旨在推动学术研究的交流与发展。张俊艳表达了对中国流通青年60人论坛的高度支持与肯定,希望流通领域青年人能充分利用平台,加深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建设流通强国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熊熊主任在致辞中首先对参与的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强调了流通经济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论坛推动我国流通经济的健康发展。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期待通过思想碰撞,为流通经济作出贡献。
嘉宾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副会长贺登才,北京物资学院教授、《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主编王可山,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工程管理科技前沿》编辑部副主任、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编委裴军四位专家进行了专题分享。

01
大语言模型与数智系统工程
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杨晓光研究员
杨晓光演讲中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原理及成功机理,并强调了中国系统工程的发展与挑战。他提出,数字系统工程是未来发展方向,应将大语言模型嵌入其中,以推动其变革。同时,会议也关注了隐私安全问题,强调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应用大语言模型时,必须采取规范监管、分级分类数据等措施,保障隐私数据安全。演讲中还指出,中国系统工程具有国际影响力,应继续探索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面对流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传统系统工程需适应复杂性、时效性等挑战,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0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问题
演讲嘉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副会长贺登才
贺登才指出,我国物流业正步入增速循环、结构调整的新阶段,数字转型和产业融合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物流业正从支撑保障性向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转变,努力向现代化物流强国迈进。尽管与物流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明确使命、应对产业科技革命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国物流业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贺会长在演讲中,提出了物流产业的十大趋势、“物流强国”建设十大标志、建设“物流强国”的十大重大课题。

03
搭建流通经济研究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演讲嘉宾:北京物资学院、《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主编王可山教授
王可山介绍了《中国流通经济》期刊的基本情况、选题方向及论文写作要点。该期刊自1987年创刊以来,持续推动经济管理相关论文发表。选题以流通现代化为核心,特别关注人工智能等重点内容。为提升期刊及论文质量,强调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的严谨性。期待期刊进一步优化审稿流程,与作者良好互动,以推动学术发展,提高期刊影响力。此举旨在为广大研究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论文写作指导与支持。

04
智能互联平台驱动的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创新运作
演讲嘉宾: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裴军教授
裴军教授在本次会议中,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进行深入研究,以智能互联平台驱动和制造系统为核心的运作视角为主线,聚焦高质产品特性。在运营方面,强调了时间、空间联动与优化、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挑战,同时通过一体化建模与优化等手段进行解决,为高端装备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高效、可靠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嘉宾分享之后,与会学者就其内容展开了热烈交流与互动。他们深入探讨了国内外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程度的差异原因,对未来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就中国经济复苏对物流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下午的《中国流通经济》首期学术论文工作坊中,遴选了入围论文进行演讲与点评。来自北京、黑龙江、浙江、湖北等多地高校学者积极参与了交流和研讨,会议气氛活跃。在评选出部分优秀论文后,本次会议圆满落幕。
编辑(赵晖 李思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