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科研 > 正文

医学部药学院汪以馼课题组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发表研究成果,揭示氧化应激在铅代谢中的关键作用

      2025-04-25       

本站讯(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供稿)铅(Pb)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毒性主要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破坏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铅对生物体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但氧化应激在铅代谢中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昆虫中的具体机制,仍属未知领域。

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汪以馼副教授团队在重金属污染与生物响应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Lead (Pb) load interacts with oxidative stress inDrosophila melanogasterthrough MTF-1/Nrf2/JNK mediated metallothionein expression》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该研究揭示了果蝇体内铅代谢与氧化应激之间的调控关系,为深入理解昆虫对重金属毒性的应对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png

此项研究中,汪以馼副教授团队以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模型,系统研究了铅暴露对昆虫氧化应激反应及铅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铅暴露显著提高了果蝇中肠内的活性氧(ROS)水平,并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意外发现,外源性氧化剂处理可降低果蝇体内铅含量,而抗氧化剂处理则导致铅含量增加。这一现象表明,氧化应激在铅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png

进一步研究揭示,氧化应激通过诱导金属硫蛋白(MTs),尤其是MtnB的高表达,调控铅在果蝇体内的积累。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能够通过与重金属离子结合,降低其毒性并促进排出。进一步,研究团队又阐明了氧化应激通过MTF-1/Nrf2/JNK信号网络调控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并揭示了这一机制在铅代谢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氧化应激与铅代谢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为昆虫应对重金属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论文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汪以駇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博士生李影和硕士生臧夕雅。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刘秀云教授、尉迟之光教授和天津市津南医院孙树申主任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是此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此外,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仪器分析测试中心对此项研究提供了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5.117921

(编辑 刘延俊 郭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