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教学 > 正文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范晓彬

      2021-11-23       

本站讯(化工学院供稿)范晓彬,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副院长、分子+研究院副院长(兼),主要从事纳米材料与绿色化工等方面研究。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他引7000余次,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讲授《化工传递过程》、《化工传递过程I+II》、《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一等奖、天津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是在微观尺度上全面系统论述动量、热量以及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速率计算,是面向新工科领军班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三年级的高阶课程,也是化工类本科生学习难度很大的专业课程。课程面临学而“无用”、学而“无序”、学而“无趣”等痛点问题。新工程教育不仅仅是科学规律与工程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与艺术均来源于想象力,将艺术融入工程教育,让艺术与科学与技术共舞,是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因此,团队基于艺术融入《化工传递过程》课程等创新理念,开展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了课程思政模式,展现“课程思政哲理之美”;在教学内容向科学前沿及工程实践扩展的同时,深挖各类艺术形式素材并有机融入课程知识模块,展现“教学内容艺术之美”;大量采用类比教学、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展现“教学方法相似之美”;打破单一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考核,并利用专业课程间的交叉,提高学生对三传知识的系统性把握,设立专项创新课题实行学生个性化培养,展现“教学活动融通之美”。

教师寄语

我们国家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只有将我们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和未来的工程师,才能培养出更多拥有扎实学识和创新思维的未来领军人才。

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很多人,不仅仅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总是充满着让人奋进的力量。所以,当一名好老师,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他(她)们的梦想,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希望和每一位青年教师一起达成这一目标!

(编辑 赵晖 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