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校内新闻 > 教学 > 正文

天津大学召开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

      2023-04-23       

(通讯员刘超 于凌云)4月21日下午,天津大学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卫津路校区会议楼第六会议室、北洋园校区1895行政楼A201同步举行。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教务处副处长夏淑倩,人文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用源以及部分校任选课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参加了会议。

张俊艳在会上讲话,她指出目前学校已经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为通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学校要利用好通识教育联盟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高水平院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交流互鉴,学习相关经验做法,真正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通识金课、示范课。

夏淑倩介绍当前学校通识课程建设情况、主要问题及改革方向。她用天津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的调查数据和上一学期通识课的选课和评教数据,分析得出我校通识课程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即人文科学、艺术与美学类课程开设较少,而选课率较高,这种矛盾显示出工科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倾向性,需要增加文科类课程种类与数量,同时在课程目标与过程考核方面多思考、多改革。2023版培养方案中,将通识课课程类别改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美学四大类,后续将实施“通识选修课程质量提升计划”,成立通识课程教研中心,持续优化通识课程结构,实现优质通识课程资源共享,构建全员参与的通识教育。

王用源介绍了文科类通识课程建设初步构想。为完善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需进一步统筹学校通识教育资源,提升我校通识教育质量,建议在学校文科类校任选课程中,重点打造公共艺术、沟通与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核心课程群,为相关课程的教学研讨、师资协同提供平台。通过三个核心课程群的建设,力争实现相关课程数量持续增加、课程质量不断提升、跨学科教学团队不断涌现的工作成效。

图片3.png

微信图片_20230423135838.png

会上,王用源汇报了沟通与写作类课程群建设的初步构想。人文艺术学院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教师刘珺、中文系教师王祎分别介绍了公共艺术类课程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群的初步构想。与会教师针对我校通识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