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李娜)4月3日下午,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大讨论会议在卫津路校区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趋势,明确学科定位,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学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雷鸣出席会议,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副处长张立迁、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春彦、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喻梅、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贾宁、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信息研究科科长孙晶老师受邀参会。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党委书记王赞、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本次研讨会,共同为学院学科发展出谋划策。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王赞主持。

会议伊始,陆小华院长全面介绍了学院学科建设工作整体情况。他回顾了学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概括了学院“入主流,求特色”“入主流,显特色”“入主流,强特色”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并明确了学院争做新型文科先行者、交叉学科探索者、学校传播助推者的定位,希冀学院全体教师凝心聚力,进一步推动学院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副处长张立迁对学院学科建设大讨论工作的背景及目标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学院应进一步深化交叉学科建设,构建文理工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体系,并鼓励学院教师作为学科建设的贡献者、支持者和推动者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中,并积极借力借势,借助行业企业、优势学科、优秀校友、杰出同行等方面资源、积极探索合作,更好地谋求学科发展。

在专家发言环节,智能与计算学部副主任喻梅指出,智能与计算学部相关学科与新闻传播学科交叉点众多,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等方面基础深厚,双方可继续探索构建包含新闻传播学、人工智能、管理学科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群,通过相互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不同学科共同进步。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贾宁分享了管理学科建设的经验做法,认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在学科布局、研究攻关等方面有共同的发展基础,并希望后续在新媒体传播的实践能力方面加强合作,赋能双方学院发展。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春彦在发言中强调,双方学院将充分利用现有学科优势开展合作,尤其在传播内容方面,就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古建筑保护领域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希冀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打造出创新性的跨学科项目,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发展规划处信息研究科科长孙晶针对学科建设数据研究等工作分享了见解。

座谈交流环节中,学院教师积极发言,并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突破、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雷鸣听取了各方面专家和学院教师的发言,在讲话中肯定了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她指出,学院在陆小华院长的带领下已经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学院走上新赛道提供了机遇,学院要深刻把握国家之需、时代之势、技术之变,在组织创新、研究范式创新上下功夫,将理论、实践、技术和应用场景深度耦合,找准学科发展优势方向,面向未来,守正创新。雷鸣强调,这次学科建设大讨论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全面优化学科布局的战略举措,是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落实行动的关键路径,学院要积极把握“一学科一策”的机遇,以贡献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提质增效,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找准定位,精准把握学科建设要求和发展规律,拓展新闻传播应用平台和领域,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贡献力量。
陆小华院长在小结中充分肯定了全院教职工在学院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强调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要义,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学科建设要立足国家重大需求、走向世界学术前沿的追求、天津大学成为世界一流高校的发展要求,坚持学院发展定位、发展战略、重点研究方向,并鼓励学院教师将个人发展方向、优势领域与上述需求、追求、要求和学院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现更好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焦德芳 田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