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通讯员 谭俐婧)2022年1月19日上午, “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天津大学空中讲堂迎来了机械工程学院的第二讲。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天友教授以“自主创新 专利护航——给内燃机一副好‘咽喉’”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讲座。本次空中讲堂由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柯燎亮教授主持。校内外数百名师生线上“听讲”,还有多位内燃机行业同仁通过直播间在线观看。

王天友教授长期从事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及燃烧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针对内燃机进气“卡脖子”问题,他带领团队潜心攻关,系统构建了气流“测试-评价-设计”技术体系,研发的气流试验台广泛应用于我国100余家汽车、内燃机生产科研单位,打破了欧美垄断,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王天友教授在讲座中从先进内燃动力的重要意义、先进内燃动力的发展及未来讲起,深入讲解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科研历程,分享了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心得体会。他教导同学们,要从工程实践中找到背后蕴含的科学问题,认清科学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程问题,实现创造创新。同时,勉励大家既要胸怀远大,也要脚踏实地,努力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真”创新,创造“真”价值。

在任何压差情况下都能进行气道检测吗?如何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随着汽油机热效率的提高,气道检测设备如何实现更新迭代?在气道开发的核心技术攻关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如何在国外企业垄断的外部环境中成功突围,实现自主创新的突出成效?……讲座后,王天友教授就师生们的提问做了认真详细的解答。
“为什么研究内燃机的“咽喉”。无论是响应国家政策,提高内燃机性能,节能减排,还是突破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给内燃机一副好“咽喉”,我们势在必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实现技术突破,掌握核心技术不是那么容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从1840年以来,我们中华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正是一代代革命先烈,人民英雄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突破技术垄断,掌握核心技术,提高科技实力正是这一代科研人员的责任,也是我们青年学生的责任。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因为突发的疫情,我们留在校园,但是这次疫情也体现了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我相信在大家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之下,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机械大类2020级本科生李金禄说。
“从国家的双碳目标引入,自宏观战略聚焦到内燃机,进而聚焦到今天的主角:内燃机的“咽喉”——气道。王院长向我们讲述了气道制造的“小缺陷,大影响”,讲述了气道的全参数化设计、寻优,又介绍了自动化设计软件和气道只能铸造的局限。除了微观技术,王院长向我们重点传达了从学习外国到超越外国的关键——专注本业。在市场竞争中耕耘自己的知识产权体系,着力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工程实际问题,从实际反溯科学,为国家发展带来“真创新”。”机械大类2020级本科生逄钰家说。
“王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做科研一定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扎根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不能只停留在论文层面。疫情的隔离只是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阻断不了知识的传播和精神的传递,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适应隔离在校的学习生活,发扬天大人的优良精神品格,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天大加油。”能源动力专业2020级硕士生高伟表示。
据悉,自1月10日起,机械工程学院为全院师生开展机械云端同心战疫活动,包括空中讲堂、知行云讲堂、双创竞赛培训、国际视野拓展训练活动、等天明系列暖心活动等。每周定期准备10余场线上报告,内容涵盖学术科普、专业通识、经验分享、国际交流、心理疏导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师生在战疫特殊时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编辑 张华 郭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