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专题新闻 > 两会声音 > 正文

【两会声音】中国青年报:杨贤金:加快建立“旋转门”机制推动校企人才流动

      2024-03-04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不断壮大卓越工程人才队伍。”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认为,工程人才与工学人才趋同化培养现象仍较为普遍,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标卓越的能力素养要求尚有不小距离。他提出建议,加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通过深入调研,杨贤金认为,目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存在产学合作缺少稳定持续的长效机制、行业企业参与热情不高、高校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为当前政府层面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税收财政政策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导致产教融合缺乏稳定载体。杨贤金发现,尽管不少高校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实习实训、联合培养、兼职授课、双导师指导、成果认定和知识产权划分等方面,与产业界仍然存在浅表性、短期性、不稳定性等合作问题,尚未形成成熟的可资借鉴的产教融合机制。

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一旦缺少行业企业的参与,就脱离了实际需求,偏离了目标方向,容易造成服务行业企业需求、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不足。可在实践中,存在激励不到位等现实原因,造成不少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工程人才培养的规模不大、热情不高、效果不理想。

高校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其工程实践能力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现在,多数高校的导师评聘中对企业从业经历没有引导性要求。”杨贤金说,因为对高校导师到企业顶岗挂职等制度机制并不健全,使得大家到业界交流任职的动力不足。同时,很多高校现行的评价机制对工程实践成果认可程度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导师投身工程实践的热情。

针对这些问题,杨贤金提出加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议,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激励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鼓励高校开展有利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机制改革和特区试点,并通过科学的引导和闭环的监管确保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国有资产和国家税务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加大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让企业在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得到政策红利、技术红利及人才红利。

与此同时,人社部门加快建立“旋转门”机制,改革评价方式,推动高校和行业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支持优秀的行业企业工程精英与高校导师兼聘兼用,加快提升有利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校企导师队伍质量。

“行业企业也应协同高校打造高质量的工程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和平台。”杨贤金说,共同促进卓越工程人才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https://zqb.cyol.com/html/2024-03/02/nbs.D110000zgqnb_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