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聚焦天大 > 正文

静海区委区政府致信感谢天津大学帮扶当地困难村建设

      2018-02-10       

  

 

  本站讯(记者 赵习钧)日前,静海区委区政府向天津大学发来感谢信,感谢天津大学及其驻村干部在过去一年给予静海当地困难村的全力帮助和支持。

  信中说道,2017年,天津大学全面落实市委“干部下到村、单位做后盾”要求,坚持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取得了新一轮帮扶工作的良好开局。驻村干部扎根农村,融入群众,办成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规范了一套务实管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特色明显的致富门路,困难村面貌正发生着明显变化,静海人民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信中提到的天津大学对口帮扶的困难村是位于静海区静海镇的付家村,距离天津中心城区约40公里,村子里共有98户,常驻人口298人。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产业单一、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当地贫困现象较为突出。2017年,天津大学派驻驻村干部驻村工作组组长、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东海,理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朱华,科研院副科级秘书王帆奔赴当地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工作组积极开展工作,确立困难村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升等在内的十三个帮扶工作目标,明确十项帮扶任务,推出文化扶贫、特色扶贫、科技扶贫等多项举措。以文化立村,培育优良乡风;以党建强村,夯实组织基础;深入摸排基本情况,谋划产业精准扶贫。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工作组驻村以后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开展特色党建活动,使支部成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统一。工作组开展了各类文化活动,墙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周末课堂……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在活动中接触到围棋、篆刻、音乐、书法等课程,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全村文化氛围显著提高。工作组还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访调研实地考察了现代互联网+农业、高温蔬菜大棚、垂钓采摘、家庭手工业等五类十几处产业项目,初步确定了以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手工业为主体的集体产业发展新方向,助力当地困难群众自力更生早日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