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聚焦天大 > 正文

以“医学牵引、工程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为理念 天津大学医学部成立为新医学发展描绘“天大路线”

      2018-04-14       



  本站讯(记者刘晓艳 通讯员董玥欣 摄影唐蒙)2018年4月14日,随着天津大学医学部正式宣告成立,这座有着123年历史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终于圆了自己的“医科梦”,也朝着“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格局目标迈出了坚实而自信的一步。相较于传统医学院,天津大学医学部的建设和发展将依托自身强大的工科,以“医工结合”为起点,“医学牵引、工程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为理念,努力描绘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天大路线”。

  圆梦:“兴医”是历史也是时代的召唤

  “医科梦”,在北洋-天大人心中已经埋藏了整整80年。

  兴办医科、医工结合是北洋—天津大学一直以来不懈的追索与努力目标。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兴办医科的尝试与规划。1937年,时任北洋工学院院长的李书田在筹备复建北洋大学时,拟定《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就把“添设医学院”,“添设医科研究所”列入其中,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1978年的春天,在时任天津大学校长李曙森和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校长朱宪彝的倡导下,天津大学在国内首批创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80年,该专业招收的第一批五年制本科生入学,开启了医工联办该专业的先河。

  近二十年来,天津大学加紧医学布局。2000年后,陆续成立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加强了医学基础支撑学科建设;2008年与2013年,分别与天津医科大学、武警后勤学院签署了《全面合作意向书》与《联合办学协议》。

  2017年,天津大学医学建设加速驶入快车道:医学组织工程学与神经再生专家顾晓松院士、灾害医学专家侯世科教授等一批医学专家加盟天大;相继成立了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灾难医学研究院;与天津医科大学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医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年初,全国首个“智能医学”专业获批,开启了共建共管、联合培养的医工融合新模式探索。

  天津大学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及“矢志创新”的追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科技的发展、国家的需求和人民的企盼,呼唤着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呼唤着医疗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成果的加速转化,也呼唤着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 “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就是天津大学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看来,天津大学“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学科布局理念,构建的是一个互补支撑、协同发展、充满活力的学科群落和学科生态体系。“兴医”是天津大学的责任和担当。

  在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看来,“兴医”既是天津大学的历史夙愿又是新时代国家发展新医科的使命召唤。“医学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交叉学科领域,建立医学门类板块既是天津大学完善综合性学科布局中至为关键的一环,也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2017年底召开的天津大学第十次党代会上,“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发展格局写入党代会报告,也成为天大人的共识。

  路径:探索新时代医学发展的“天大路线”

  2017年,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公布。据统计,在这份名单中,目前已设立医学院或医学部的高校超过大半数,此外还有多所高校正在筹建。开展医学教育已成为一流大学的共识。然而,在天津大学这样一所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建设什么样的医科?如何建设?是摆在天津大学医学部筹建之初的两个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显然,新成立的天津大学医学部不能走传统医学发展的道路。

  “‘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是天津大学医学部建立的原则。学部以开放的视角谋划和探寻人才培养新模式。”天津大学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坚定地表示:“这个新模式,必须是医理工融合、医教研一体的完整的布局。同时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天大特色。”

  “医学牵引、工程支撑、转化创新、临床示范”这16个字正是天津大学对于医学的特色发展路径规划。

  医学界和工程学界已有共识:现代医学发展中,工程科学不仅有力推动了基础医学的进步,而且弥补了由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转化的最重要的学科支点;临床医学更是越来越依赖工程科学的支撑优势,临床医学中的新问题、新需求又极大促进了工程科学本身的发展。医学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谁能够最快在医工结合中打破学科壁垒,谁就有可能抢占医学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医学学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天津大学医学部首任主任为顾晓松院士。在顾晓松院士看来,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很多需要依靠工科的基础支撑。在我国,由于医学教育和工学教育分数不同的门类,始终处于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很难产生真正的交叉,新兴学科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技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而医工结合发展前景可观。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势必带来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临床的很多治疗需要依靠工科的基础研究。医工结合将不断产生新技术、新产品,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会为临床上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帮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缓解病痛提供可能。医工结合将对基础和临床的结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他看来,天津大学医学部的创建绘制的将是一幅医工结合的未来图谱,布局未来打造新兴医学领域的创新高地,为未来健康医疗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在天津大学医学部宣告成立的现场,学部徽章也随之揭晓:清新活力的北洋蓝、传承历史的北洋盾、生机勃勃的橄榄枝、象征医学的蛇杖、DNA双螺旋元素、代表天大工科优势的齿轮……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天津大学医学部的徽章,强烈地表达着天津大学医学部在“兴医”这条路上要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天大路线”。

  前景:多角度构建医教研和人才培养“高地”

  在规划中,天津大学医学部将设立以校友、我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创建者,近现代医学巨星“刘瑞恒”的名字命名的“刘瑞恒”医学科学实验班,探索医工复合高端人才的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与天津医科大学探索开展联合培养模式,开设全国首个智能方向医学类本科专业,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筹备设立多个医学门类新学科和新专业,多角度构建人才培养“高地”。

  未来,天津大学医学部将积极会同天津市各大三甲医院打造“天津市智慧医疗示范医院”,重点围绕医药研发、疾病诊疗、公共卫生等方面开展新型医疗服务;同时,医学部聚焦“中国脑计划”等重大科技专项,积极推动 “天津脑科学中心”的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端智能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此外,天津大学医学部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天津市共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云脑中心”,推动海量健康医疗数据融合、共享和产业孵化。

  而在天津大学,支撑这个梦想的基础已相当雄厚:目前,天津大学工程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0强,材料科学领域、化学领域ESI排名世界前1‰。生物及生物化学领域、药理学和毒理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物理领域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临床医学领域也即将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天津大学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学科特色已经有效地促进了医学与工学的结合,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比如: 青霉素结晶新工艺、“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神工”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在《Science》同期发表2篇论文的真核生物基因设计与化学合成技术。在医药领域,天津大学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

  天津大学雄厚的理工科学科实力,以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方面的科研与工程实力,可以与医药健康相关上、中、下游产业完美结合,对促进医工交叉创新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天津大学也将以“国之大学”的使命担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致力打造一条天大特色医学发展之路,支撑天津乃至国家新医学教育与科技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