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缅怀曹楚生院士】缅怀曹总

      2017-12-04       

  □ 崔广涛

  

  11月19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现代坝工设计先行者、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部科技委委员、天津大学教授曹楚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曹总走了。我很难受,宁愿当他又出差了,很久以后才回来。之前,我们都说曹总一定长寿,他父亲就是百岁老人。总之,我不想接受曹总已经去世的事实。

  曹总最热爱教育事业。他在上海交大和同济教过高等力学和钢筋混凝土课程,力学造诣极深。后来,他响应祖国号召,离开教育岗位成为“治淮“骨干,成为被周恩来总理称呼“汪胡老”的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复姓汪胡)的“左膀右臂”(另一位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院士),时任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是他的行政领导。在他们的努力下,淮河上游山沟沟建成了“万博会”式的水库群,连当时的“苏联”专家都干瞪眼说不出话来,表示佩服。佛子岭、梅山连拱坝,磨子潭双支墩大头坝和响洪甸重力拱坝这三种坝型各具特色,为当时国内首创,但都是“好看难做”。曹总他们就是用手摇计算机丶计算尺、算盘……算出这些高等结构的结果来。汪胡祯,科学院学部委员,水利老前辈,有创造性,做事极为严谨。強将手下无弱兵,是汪胡祯造就了曹总这般顶级水利大师。在曹总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时,汪胡祯老先生还写信来。当我看到那封信时,无比感动:汪胡老年事已高,但还是歪歪斜斜的一笔一划地写出了他的意见,且极为精辟。可见他对曹总是有“战友”般的感情的。什么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弟子,他们都是极易相处的人,但又极为严格的人。 “治淮”是伟大工程,“淮河两岸鲜花开,胜利歌声唱起来”。英雄的淮河人民,战胜了千年的水灾,这也成为了中国水利人的自豪。曹总为之费了多少心血,最大的牺牲是离开了他最爱的教育事业。最后,还是天津大学圆了他做“教书先生”的梦!曹总做了四十多年的天津大学兼职、专职教授,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曹总当年带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如今在中科院任职,他和我说:“得知曹院士去世的消息,感觉如丧考妣”。可见曹总和学生相处,感情至深。

  文革时期,曹总转战到西北碧口水电站工地。在那里生活艰苦不说,难以执行国家赋予的责任才是最让人心痛的。曹总名义上是指挥助理,管生产,但实际说了不算。造反派天天指桑骂槐,对曹总等人进行“批判”。水电站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按国家规范,如果温度高必须冷却骨料,否则会出现裂缝。造反派不听,还乱扣“帽子”。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曹总只好报告水利部老部长钱正英,钱正英预料国家重点工程要出大事,急禀周总理,才制止住,保证了碧口水电站的良好施工质量。曹总作为一位工程师,就是这样奋不顾身,捍卫国家利益。

  和曹更熟悉是他从西北地区调到天津工作后。那时,曹总主持潘家口水库设计,担任总工。原来潘家口水库是天津大学杜镇福老师主持勘测设计的,后来移交给水利部天津设计院,曹总负责。因为工作上有交集,再加上曹总夫人赵先平是天大毕业的学长,所以走动非常密切。一起开展业务活动,进行全面合作,曹总成为了天大水利系的兼职教授。这是曹总能最终到天大任教的原因之一,做一名“教书先生”更是曹总多年的夙愿。曹总从兼职教授到担任天大教授有数十年时间。在三峡工程考查时,我在历史文件看到他签字的文件,写自己是“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可见他很看重这个头衔。曹总之所以来天大,并不是被“挖墙脚”,他和我说过,希望退休后能教学生,把一生积累的水利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弟子们,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和国家。所以,他亲自指导的几个博士生才有“如丧考妣“的感恩之肺腑之言。我们相处40多年,有不少时间是在一起工作。在编写《中国大百科全書.水利卷》时,他是编委兼水工分支主编,我是副主编。他要求极为严格,近于苛求。结果还是在一张照片上出了问题,虽然苏联大使馆提供照片的问题,他把责任揽到了自己头上。

  一次,“中国西部大开发讨论会”在曹总主持下于天津大学召开。参会的都是国内水利水电界最高权威学者。当时,三峡总公司程山同志参观我校实验室后说,对我们在艰苦条件下取得的成绩表示赞叹。曹总说,就一直是这样。这就是陈赓仪部长(国务院三建委副主任、三峡省〈筹〉省长)説的北洋作风吧,宁可自已克服困难也不向人伸手。艰苦奋斗,出高水平成果,诚可贵,但是“有条件也要创造好一点硬件”。在曹总的引领下,不但新老校区,在武清也有一个大水工厅了。水利系的变化太大了,一想到这里,我就不禁想起曹总对天大水利学科的帮扶和引领。现在曹总走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也永久活在曹总的事业里!安息吧,我们的曹总!  

(编辑 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