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天津大学举办2016年工程博士学术论坛

      2016-12-23       

  汇聚校企高端人才  打造一流学术平台

  本站讯(通讯员  石若冰)12月19日,天津大学2016年工程博士学术论坛在北洋园校区化工学院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研究生院主办,化工学院承办,机械学院、精仪学院、建工学院和环境学院协办。论坛旨在面向工程实践,展示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研究生院和相关学院负责人、2012-2016级工程博士研究生及指导教师、研究生教育督导组专家参加了论坛。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美蓉主持开幕式,她对出席论坛的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希望本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校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促进工程博士培养质量提升。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在致辞中回顾了我国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以及天津大学获得授权的历史过程,系统介绍了天津大学提出的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即生源选拔坚持需求(Demand)导向,培养模式突出协同创新(Innovation),质量保障强化内涵发展(Development)。他期望工程博士们能够加强交流与互动,在校企协同创新的平台上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他表示,天津大学在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践中也会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探索、创新工程博士培养模式。

  化工学院院长马新宾在致辞中表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工程技术领军人才”,这是工程教育改革高水准的具体体现,与天津大学立校之初“兴学强国”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他期待工程博士们能够学有所成,服务国家需求,为学校的发展添光溢彩。

  学生代表2016级工程博士生、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获得者郭宏利在发言中倡议所有工程博士一同立天大志向、展天大情怀、做名副其实的天大人。

  开幕式后,论坛邀请了四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教授以“化学再造人工细胞工厂”为主题分享了合成生物学的工程化进展。中国科学院周恒院士在报告中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工程创新需要工程与技术相结合,从顶层设计到工程实践协同创新。侯立安院士作了题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再创新”的专题报告。他强调,中国的工程博士培养应考虑该学位的设置背景,兼顾工程博士教育与工学博士教育的协调性,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具备优良素质、工程能力与领导能力兼备的高端人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与工程博士们探讨了工程伦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工程伦理问题在工程博士教育中应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并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下午的分论坛中,参会的工程博士按领域在五个分会场向评审专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评审专家对学术报告进行了考核与点评,学校研究生教育督导组专家对学术报告进行了全程监督。

  闭幕式上,建工学院副院长丁阳、化工学院副院长齐崴、环境学院院长陈冠益、机械学院副院长王天友、精仪学院赵会娟教授代表分论坛评委对各分论坛的学术报告做了总结与点评,并为本届论坛的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

  本次论坛首次由专业学院承办,是天津大学探索工程博士学术交流机制、推进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的又一次尝试。

  天津大学作为全国首批25个开展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的试点单位之一,自2012年以来在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两个领域共招收87名工程博士生,是全国招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在工程博士培养实践中,天津大学坚持以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目标,以工程博士“DID”培养体系为指导,积极探索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培养环节规范管理,保证工程博士的培养质量。开展工程博士培养以来,天津大学已承担完成有关工程博士培养的国家级研究课题2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篇。天津大学机械学院2015级工程博士王琪冰参与的工程研究项目荣获全球电梯行业中的最高奖项——第十七届“2016年度电梯世界工程奖”三等奖。2015年在全国工程博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天津大学工程博士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得教育部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编辑 张华 刘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