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主页 |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李培根院士“求是名师讲堂”与天津大学师生探讨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

      2018-05-09       

  本站讯(通讯员 刘洁 摄影 丁宇)5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作为“求是名师讲堂”嘉宾,应邀莅临天津大学,带来了题为“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的报告。报告会由教务处主办,天津大学副校长王树新、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史建军、教务处处长巩金龙、机械学院院长王天友出席会议,来自22个院级单位的近2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李培根从工科之新的关键与高度、工科与技术本身的文化要素、工程教育的主要文化视角、教育文化要落地于教学活动中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他指出,工科之“新”若仅仅停留于前述常规的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肯定是浅层次的,教师和学生要从更高的层面,即教育文化的层面去俯视工程教育,当是工科之“新”的关键与高度。从文化的高度认识工程教育,首先需要认识工程与技术本身所包涵的文化要素,即存在、时空、系统性、开放与分享、互联、去中心化等。他提到,良好的工程教育文化有助于学生塑造其内心世界,工程教育的主要文化视角应包括善、自由、批判性思维、超越。重塑工程教育文化,就是要把先进的教育文化落地在教学中,把工程与技术的文化要素以及工程教育的文化视角反映在课程体系、课堂、教材、实践环节甚至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中。他表示,如果未来的工程教育革新的重点是将把工程的文化视角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的习惯视角,学生的创新能力日新,中国的工程教育之面貌日新。若如此,“新”的中国工程教育,将会是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

  

  在交流提问环节,现场教师就新工科与传统工科的比较、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具备创新性思维、如何看待中美教育差异等问题踊跃提问,李培根一一解答,现场气氛活跃。

  王树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李培根院士的报告从工程教育文化的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新工科的内涵,对新工科的思考上升到了哲学范畴,令人耳目一新,对于启迪教师思维、指导教师发展、重塑教师教育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新工科建设是全面推进新时期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希望,各位教师要以李院士的报告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思考新工科的未来与发展以及“新工科”人才的培养。

  报告会最后,王树新向李培根授予“求是名师讲堂”荣誉教授证书。

  据悉,天津大学“求是名师讲堂”旨在搭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及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教育专家来校讲座,为全校教师传道授业,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指引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在学校营造浓郁的教学学术氛围。

(编辑 刘晓艳 盛方圆)